【地區概況】
拉薩作為西藏自治區首府,是一座具有1300年歷史的古城。位于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北岸,東經 91°06′,北緯29°36′,海拔3650多米。
拉薩市轄7縣(當雄縣、堆龍德慶縣、曲水縣、墨竹工卡縣、達孜縣、尼木縣和林周縣)1區(城關區)。全市總面積近3萬平方公里,市區面積59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近55萬,其中市區人口近27萬,有藏、漢、回等31個民族,藏族人口占87%。
“拉薩”在藏語中為“圣地”或“佛地”之意,長期以來就是西藏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的中心,金碧輝煌、雄偉壯麗的布達拉宮,是至高無上政教合一政權的象征。早在公元七世紀,松贊干布兼并鄰近部落、統一西藏后,就從雅隆遷都邏姿(即今拉薩),建立吐蕃王朝。
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拉薩城進入了新的時代。1960年,國務院正式批準拉薩為地級市,1982年又將其定為首批公布的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行政區劃】
拉薩市轄7縣(當雄縣、堆龍德慶縣、曲水縣、墨竹工卡縣、達孜縣、尼木縣和林周縣)1區(城關區)。全市總面積近3萬平方公里,市區面積59平方公里。
城關區,面積523平方千米,人口15萬。郵政編碼 850000。
林周縣,面積4512平方千米,人口 6萬。郵政編碼 851600?h人民政府駐甘丹曲果鎮。
當雄縣,面積12000平方千米,人口 4萬。郵政編碼 851500?h人民政府駐當曲卡鎮。
尼木縣,面積 3275平方千米,人口 3萬。郵政編碼 851300?h人民政府駐塔榮鎮。
曲水縣,面積 1680平方千米,人口 3萬。郵政編碼 850600?h人民政府駐曲水鎮。
堆龍德慶縣,面積 2679平方千米,人口 4萬。郵政編碼 851400?h人民政府駐東嘎鎮。
達孜縣,面積 1373平方千米,人口 3萬。郵政編碼 850100?h人民政府駐德慶鎮。
墨竹工卡縣,面積 5620平方千米,人口 4萬。郵政編碼 850200?h人民政府駐工卡鎮。

【歷史沿革】
史籍上第一次出現“拉薩”二字,見于公元806年藏王赤德松贊所立《噶瓊寺碑》,其中有言:“神圣贊普先祖松贊之世,始行圓覺正法,建拉薩大昭寺!庇纱丝梢,拉薩的城名,已經出現了近1200年了。
大約公元1世紀前后,高原上出現了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經過多年的和戰,又集結成若干個部落聯盟,其中以山南河谷的雅隆部落聯盟、阿里地區的象雄王國和雅魯藏布江以北的蘇毗部落聯盟最為強大。這時,拉薩河的古名“吉曲”已經出現,現在拉薩所在地,則被人稱為“吉雪沃塘”,意為“吉曲河下游的肥沃壩子”。
1951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平接管拉薩,1960年正式設立拉薩市。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前后,拉薩墨本管轄拉薩市區中心部分(林廓路以內);雪巴列空管轄拉薩市郊洛麥溪、朗如溪、札什溪、折布林溪、蔡溪、蚌堆(仲堆)溪、列烏溪、南木杰崗溪、隆巴溪、札溪、昌谷溪、聶當溪、江溪、東嘎宗、南木吉才溪、曲隆溪、古崩堂溪、德慶宗等18宗溪。
1977年拉薩市轄林周(駐旁多)、當雄(駐當曲卡)、墨竹工卡(駐工卡)、尼木(駐塔榮)、米林(駐東多村)、墨脫、達孜(駐德慶)、曲水(駐雪村)、堆龍德慶(駐朗嘎)、林芝(駐普拉)、工布江達等11縣。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拉薩市轄1個市轄區、7個縣,分別是城關區、林周縣、當雄縣、尼木縣、曲水縣、堆龍德慶縣、達孜縣、墨竹工卡縣。
【地理氣候】
拉薩市位于西藏自治區東南部,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北岸,地理坐標為東經91°06′,北緯29°36′。氣候屬高原溫帶半干旱委風氣候區,年日照時數3000小時,比鄰省四川省省會成都市多1800小時,比中國最大的東部城市上海市多1100小時,在全國各城市中名列前茅,故有“日光城”美稱。
年降水量為200—510毫米,集中在6—9月份,多夜雨。最高氣溫28℃,最低氣溫零下14℃?諝庀”,氣溫低,日溫差大,冬春干燥,多大風,年無霜期100—120天。相對而言,3—10月份氣候溫暖而濕潤,是西藏最好的旅游季節,而通常每年的“五一”是旅行季節的開始。
【自然地理】
拉薩位于青藏高原的中部,海拔365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地勢北高南低,中南部為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中游河谷平原,地勢平坦。
念青唐古拉山
在拉薩以北100公里處,屹立著舉世聞名的念青唐拉大雪山,北沿是納木錯,山頂最高處海拔7117米。念青唐古拉山脈屹立在西藏高原中部,自西向東約600公里,它西接崗庫卡恥,東南延伸與橫斷山脈的伯舒拉嶺相接,中部略為向北凸出,它是雅魯藏布江和怒江兩條大水系的分水嶺,同時將西藏自治區分為藏北、藏南、藏東南三大地域。
大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是青、藏兩省區天然分界線,也是青藏線109國道的最高點。
藥王山
藥王山上是拍攝布達拉宮最好的角度,尤其是半山腰。在旅行季節的清晨,經常會有密密麻麻的攝影師和攝影發燒友匯集在藥王山上等待第一縷光線照亮布達拉宮的瞬間。藥王山,藏名夾波日,意為“山角之山”。在拉薩市布達拉宮右側。海拔3725米,有小路可至峰頂。藥王山與布達拉宮所在的紅山咫尺相對,兩山之間有市內的一條主要干道穿過。過去,兩山由一座白塔相接,底層是門洞,是拉薩城的門戶。60年代拉薩擴建,拆掉了佛塔,幾十米寬的柏油路拉開了兩山的距離。有人認為斷了神脈,曾想法用經幡將兩山連接起來。每年藏歷年來臨時,虔誠的信徒都要來此將新幡掛上,F已重新以塔相連。
米拉山
米拉山途經墨竹工卡縣。米拉山高達4700多米,聳立在拉薩之東,米拉山對于西藏高原的千山萬仞來說,雖然不過是一座小小的山體,但它卻和南部的布達拉山構成了一條南北向的分水嶺,橫于東西向的雅魯藏布江谷地之中,成為雅魯藏布江谷地東西兩側地貌、植被和氣候的重要界山。
拉薩河
是拉薩市的母親河,對拉薩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拉薩市民很熱愛這條河,每到周未或節假日,成群結隊的拉薩人或開車或步行到拉薩河的沿岸、河谷,搭上帳篷,或釣魚、或戲水、或沐浴,喝著酥油茶,吃著從家里帶來的各種美食,盡情享受拉薩的燦爛陽光與閑情逸致,很像漢族的野炊!±_河發源于念青唐古拉山南麓嘉黎里彭措拉孔馬溝。流經那曲、當雄、林周、墨竹工卡、達孜、城關、堆龍德慶,至曲水縣,是雅魯藏布江中游一條較大的支流,全長495公里,流域面積31,760平方公里;最大流量283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20立方米/秒,年平區流量287立方米/秒;海拔高度由源頭5500米到河口358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河流之一。此河屬于融雪和隆雨類型,水量的大小隨著溫度的高低降水量的多少而變化。
【經濟發展】
2005年上半年,拉薩各縣(區)國民經濟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為實現全年各項預期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
1至6月,拉薩市各項經濟指標完成良好,實現生產總值29.03 億元,同比增長16.6%。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2.42億元,增長5.5%;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6.56億元,增長19.2%;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20.05億元,增長17.3%。
拉薩北部當雄全縣和尼木、堆龍德慶、林周、墨竹工卡部分區鄉屬藏北草原南沿,水草豐美,牧業興旺,盛產牛羊肉類、酥油和牛絨、羊毛;中部是著名的拉薩河谷,南部屬雅魯藏布江中游,為西藏較好的農業區之一,盛產青稞、小麥、油菜籽和豆類,“拉薩一號”蠶豆更是飲譽中外的良種。拉薩周圍具有經濟價值和醫療作用的地熱溫泉遍地,堆龍德慶縣的曲桑溫泉、墨竹工卡縣的德中溫泉享譽整個藏區。
【旅游資源】
拉薩古稱“惹薩”,藏語“山羊”稱“惹”,“土”稱“薩”,相傳公元七世紀唐朝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時,這里還是一片荒草沙灘,后為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用山羊背土填臥塘,寺廟建好后,傳教僧人和前來朝佛的人增多,圍繞大昭寺周圍便先后建起了不少旅店和居民房屋,形成了以大昭寺為中心的舊城區雛形。同時松贊干布又在紅山擴建宮室(即今布達拉宮),于是,拉薩河谷平原上宮殿陸續興建,顯赫中外的高原名城從此形成!叭撬_”也逐漸變成了人們心中的“圣地”,成為當時西藏宗教、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拉薩是由布達拉宮、八廓街(八角街)、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拉薩河構成的,但西藏人認為,嚴格意義上的“拉薩”應是指大昭寺和圍繞大昭寺而建立起來的八廓街,只有到了大昭寺和八廓街,才算到了真正的拉薩。如今拉薩城東一帶尚保持著古城拉薩的精髓。
以布達拉宮和八廓街為中心的拉薩新城,北至色拉寺,西至堆龍德慶縣?v目眺望拉薩城,郵電大樓、新聞大樓、拉薩飯店、西藏賓館及各色建筑物星羅棋布,互為參錯,連連綿綿,一片新輝。站在布達拉宮頂上俯瞰拉薩全城,整個拉薩市區到處是一片片掩映在綠樹中的新式樓房,唯八廓街一帶飄揚著經幡,蕩漾著桑煙。在這里,密布著頗具民族風格的房屋和街道,聚集著來自藏區各地的人們,他們中許多人仍然穿著本民族的傳統服裝,那仿佛從不離手的轉經筒和念珠顯然表明佛教實際上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布達拉宮、大昭寺和羅布林卡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主要旅游景點有哲蚌寺、色拉寺、小昭寺、宗角祿康、藏王陵、楚布寺、拉薩清真寺、曲貢遺址、西藏博物館、藥王山、直貢噶舉派寺廟群等,主要商業區有八廓街、宇拓路步行街、拉薩百貨大樓等。
住宿 到拉薩前最好先選好旅館,由于高原反應的關系,不要把體力消耗在找旅館上,可直接到宇拓路一帶找,不過在旅游旺季,找到合適的旅館就難了。拉薩大多數旅館服務員的服務意識不高,別太指望。
自助旅游者可以選擇拉薩武警賓館、雪域旅館、八朗學旅館、吉日旅館等。單獨房間價格在人民幣100元左右。不過有些要使用公共衛生間。這些旅店住宿手續簡便,有電話(只通市內)和熱水(多為限時提供)。八朗學旅館和吉日旅館院內的留言板,有很多征集同伴和出售剩余物資的紙條。

【民俗節慶】
藏族節日文化是中華民族爭奇斗艷的民俗文化中的一朵耀目之花,它是以文化活動、文化產品、文化服務和文化氛圍為主要表現,以民族心理、倫理道德、精神氣質、價值取向和審美情趣為深層底蘊。它是藏族民俗文化、古代文化、宗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藏族節日的起源和性質是多樣化的,雖然大部分和藏族人民崇信的佛教有關,但從藏族節日文化中還可以追尋藏漢文化歷史文化的概貌,還可以追尋藏漢文化交流的歷史線索。這些生動活潑的節日表明:中華民族文化是由五十六個兄弟民族文化所構成的既多樣而又具有統一特質的偉大文化。因此,藏族節日文化是藏族社會歷史的一面鏡子,又是一幅恢宏壯觀的藏族風俗畫卷。
藏歷新年
藏歷年的確定,是與藏歷的使用有密切的關系的,藏歷年的正式使用,是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即農歷丁卯年(公元1027年)開始的。從此,藏歷的用法便沿襲下來。
藏族人民從藏歷十二月份就作過年準備,這時家家戶戶開始在盆中浸泡青稞種子,到了除夕晚上,各家在佛像前擺好各種食品,為了使節日期間有充足、豐富的食品,在這天晚上,全家人還忙碌到深夜。農歷初一,為藏歷新年的第一天,他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各家派人到河邊背回新年的第一桶水——吉祥水,從初二開始,親朋好友彼此走訪,拜年祝賀,此活動持續三五天,藏歷新年期間,在廣場或空曠的草地上,大家圍成圈兒跳鍋莊舞、弦子舞,在六弦琴、鈸、鑼等樂器的伴奏下,手拉手、人挨人地踏地為節、歡歌而和,孩子們則燃放鞭炮,整個地區沉浸在歡樂、喜慶、祥和的節日氣氛之中。
牛王會
調牛節是藏族民眾對牛在農業生產中重要地位的認識,他們在日常 勞動中培養出對牛的濃烈情感,從而出現了大量的牛文化現象,他們視牛為神,以牛為獻祭
神靈的最佳犧牲,于是牛王會也就出現了。牛王會從農歷八月十五日開始,一般延續十多天,有時甚至歷時一個月之久。人數常達千人以上。在牛王會期間,人們請黑叭(巫師)念經、吹牦牛角、宰殺數十頭牦;蛏习僦谎,狂歡濫飲,無比熱鬧。由于牛王會耗資巨大,所以近百年來這種大
規模的牛王會僅舉行過一次。參加牛王會的成員都具有共同的血緣關系,它還屬于祖先崇拜的文化節日之列。
傳昭大法會
是西藏最大的宗教節日。屆時拉薩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三大寺的僧人都集中在拉薩大昭寺。此法會是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于1409年在拉薩舉行的祈禱大會而延續下來的,并舉行格西學位考試,西藏其他地方的佛教信仰者也前來朝佛。此后,規模不斷地擴大和豐富,使祈愿大會成一個固定的宗教節日,還十分盛行,其規模不亞于剛創立之時,一直到今天。
酥油花燈節
藏歷元月十五日,(2000年2月19日)也是傳昭大法會的最后一天,是藏族人民規模宏大、絢麗繽紛的酥油花燈節。白天,人們到各寺朝佛祈禱;夜晚,拉薩八廓街舉行酥油花燈會,滿街搭起各種花架,上面擺滿有五顏六色的各種神仙、人物鳥獸和花木形象,還有木偶表演;酎c燃之后,宛若群星降落,閃閃爍爍,一片輝煌。西藏各地方官員、群眾也趕
來看花燈。夜間,郊區農人進行載歌載舞,對歌比賽,有時延還續幾天才能結束,這是拉薩最熱鬧,最快活的節日。
薩噶達瓦節
藏歷四月十五日(2000年6月16日),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誕辰、成道及圓寂的日子。也是藏族人民的傳統節日,藏歷四月是佛日,因此,用藏語就稱之為“薩噶達瓦”。每年的藏歷這一天,藏族男女身著
節日盛裝,按照他們的傳統習俗,成群結隊地匯集在雄偉的布達拉宮背后的龍王譚舉行這圣大的節日,經過長期發展,薩噶達瓦節逐漸演變成為藏族人民春夏游園和預祝農牧業生產豐收的群眾性節日。在節日期間,人們有的搭起色彩斑斕的帳篷,有的擺上青稞酒,酥油茶,全家歡歌笑語,小憩于湖邊。接著,藏族青年們圍成圓圈,踏地頓節,歡歌而和,F拉薩市
藏戲團及其他文藝團體也來進行文藝演出,為節日助興。
沐浴節
藏歷的七月上旬(2000年9月),是藏族人民具有一種傳統的節日,在西藏至少有七八百年的歷史。在這時,藏族人民按佛教說法,青藏高原的水具有八大優點,即一甘、二涼、三軟、四輕、五清、六不臭,七飲不損喉,八喝不傷腹。因此七月份被人們稱為沐浴的最佳時間。藏族
沐浴節要進行五六天,節日期間,無論城鎮還是鄉村,農村還是牧區,人們攜帶帳篷和酥油茶、青稞酒、糌粑等食品,紛紛來到拉薩河畔、雅魯藏布江邊,來到青藏高原千江萬湖旁爭相下水,盡情在水中嬉戲,游泳。沐浴節是藏族人民民間文化的杰作,它跨越時間長,流播地域廣,直到今天還充滿著勃勃生機和活力,還吸收了大量的娛樂文化,從而使當今的沐浴節,演變成一個集宗教、娛樂、健身、社會教于一體的綜合性社會節日。
雪頓節
雪頓節是西藏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雪頓”的意思就是酸奶,雪頓節在十七世紀以前是一種純宗教的節日活動,按藏傳佛教格魯的規定,每年的藏歷六月為禁期,全藏大小寺院的僧尼不準外出,以免踏傷小蟲,到藏歷七月一日解禁的日子,他們紛紛下山,這時農牧民要拿出準備好的酸奶敬獻。這就是雪頓節的由來。
節日期間,藏族人民三五成群,男女老少相攜,背著各色包袱,手提青稞酒桶,有的還搭起帳篷,地上鋪上卡墊、地毯,擺上青稞、菜肴等節日食品涌入羅布林卡內,近年來,自治區各機關單位還將大型的文藝活動,學術研討,經貿交流會安排在雪頓節期間,使場面更加熱鬧非凡。
賽馬節
賽馬是是藏族民眾十分喜愛的一項活動,它不僅是農牧閑暇之余集合、交流農牧業 生產經驗的場所,而且是藏族人民精神的展示。在所有民間傳承流播的藏族節日中,幾乎都少不了賽馬活動。賽馬不僅以母題形式在節日中顯現,更為重要的是,建立在對馬濃郁信仰之上的藏族人民,就形成了這樣一個民族傳統的“賽馬節”,并且此項活動有著您久的歷史。
“望果”節
“望果”節是藏族人民一年一 度祝農業豐收的節日!巴辈卣Z意思是田地、土地,“果”意為轉圈,“望果”是譯音,音為繞地頭轉圈,“轉莊稼地”的節日。每年這天,藏族人民都身穿節日盛裝,有的打著彩旗,有的抬著青稞、麥穗扎成的豐收塔,豐收塔上系著潔白的“哈達”,舉著標語,有的敲鑼打鼓,唱著歌曲和藏戲,有的抬著毛主席像,繞地頭轉圈,繞圈后,人們攜帶帳篷,青稞酒,一邊說古道今,一邊狂歡暢飲,有的還舉辦傳統的賽馬、射箭、賽牦牛、騎馬拾哈達和歌舞、藏戲比賽。商業部門也組織物資交流,供應民族特需商品和日用百貨,收購土特產品。望果節過后,開始了緊張的秋收播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