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慶 | 河北 | 山西 | 內蒙古 | 遼寧 | 吉林 | 江蘇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東 | 河南 | 湖北
                      湖南 | 廣東 | 廣西 | 海南 | 四川 | 黑龍江 | 貴州 | 云南 | 西藏 | 陜西 | 甘肅 | 青海 | 寧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門 | 臺灣
                    太原市 | 大同市 | 長治市 | 陽泉市 | 晉中市 | 晉城市 | 忻州市 | 朔州市 | 臨汾市 | 運城市 | 呂梁市
                   
                  太原市的景區景點
                     

                  太原迎澤公園
                  太原迎澤公園
                  太原太山
                  太原太山
                  太原汾河景區
                  太原汾河景區
                  山西晉祠
                  山西晉祠
                  龍山石窟
                  龍山石窟
                  天龍山石窟
                  天龍山石窟
                  五臺山顯通寺
                  五臺山顯通寺
                  天龍山景區
                  天龍山景區
                  金剛堰
                  金剛堰
                  魚沼飛梁
                  魚沼飛梁
                  晉祠公園
                  晉祠公園
                  雙塔寺
                  雙塔寺
                  迎澤公園
                  迎澤公園
                  清真古寺
                  清真古寺
                  金剛堰
                  金剛堰
                  太原晉祠
                  太原晉祠
                  汾河二庫
                  汾河二庫
                  迎澤公園
                  迎澤公園
                  山西晉祠
                  山西晉祠
                  汾河二庫
                  汾河二庫
                  首頁 >> 山西 >> 太原市
                  區號:0351
                  郵編:030001
                  面積:6988平方公里
                  人口:350.18萬人
                  位置:位于河北省的最南部,與河南、山西、山東相鄰。
                  行政區劃:轄6個區、3個縣、1縣級市。 
                   

                  地區概況

                    太原是山西省的省會,瀕臨汾河,三面環山,自古就有“錦繡太原城”的美譽。太原是山西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交通、信息中心,是以冶金、機械、化工、煤炭為支柱,以輸出能源、原材料、礦山機械產品為主要特征的全國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城市,是我國北方最著名的歷史名城之一,F在,太原已經發展成為一個以冶金、機械、化工、煤炭工業為主體,輕紡、電子、食品、醫藥、電力和建材工業具有相當規模,工業門類比較齊全的現代化工業城市。

                  迎澤大街、濱河東路、長風立交

                    太原,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歷史的中華古城,2003年迎來了她建城2500周年的輝煌慶典(公元前497—2003年)。以其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豐富的資源而聞名天下。太原很大很大,與全國任何一個城市相比,包括著名的古都北京、西安、杭州、蘇州、開封、洛陽在內,都毫不遜色。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經盛贊太原“天王三京,北都其一!薄靶鄯捩,非賢莫居!睔v史文化是古城太原最大的一筆精神財富。太原積淀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如“晉祠”園林,稱得上是華夏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建于明代的永祚寺,“凌霄雙塔”是我國雙塔建筑的杰出代表;龍山石窟是我國最大的道教石窟,被專家傳為世界之最;始建于北齊、毀于元末明初的蒙山大佛,堪與巴米揚大佛和樂山大佛相媲美!此外還有隋末唐初建造的佛教名剎崇善寺和富有民族特色的道教寺宮純陽宮、多福寺等文物古跡。

                  行政區劃

                    太原市轄6個市轄區、3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2個國家級開發區(太原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太原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個省級開發區(太原工業園區、太原不銹鋼生態工業園區)。計22鎮61鄉和50個街道辦事處。市人民政府駐新建路,全市總面積6988平方公里。人口350.18萬。

                    迎澤區 面積104.57平方千米,人口49.16萬。轄6個街道、1個鎮。
                    杏花嶺區 面積170.2平方千米,人口53.88萬。轄10個街道、2個鄉。
                    萬柏林區 面積304.8平方千米,人口57.55萬。轄14個街道、1個鄉。
                    尖草坪區 面積285平方千米,人口31.04萬。轄9個街道、2個鎮、3個鄉。
                    晉源區 面積287平方千米,人口18萬。轄3個街道、3個鎮。
                    小店區 面積295平方千米,人口43.59萬。轄6個街道、1個鎮、2個鄉。
                    清徐縣 面積609平方千米,人口34萬。轄1個街道、4個鎮、5個鄉。
                    陽曲縣 面積2060平方千米,人口14.61萬。轄4個鎮、6個鄉。
                    婁煩縣 面積1276平方千米,人口11.37萬。轄3個鎮、5個鄉。
                    古交市 面積1551平方千米,人口21萬。轄4個街道、3個鎮、7個鄉。

                  歷史沿革

                    在2500年的歷史長河中,太原曾經是唐堯故地、戰國名城、太原故國、北朝霸府、天王北都、中原北門、九邊重鎮、晉商故里……“無端更渡桑干水,卻望并州是故鄉!敝灰獊磉^太原的人,都會深深地陶醉在它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之中。
                    太原形勝在晉祠,太原靈脈在晉祠!笆逵莅倮,居之河汾。帝刻桐葉,天書掌文。禮以成德,樂以歌薰。天子無戲,唐有其君!边@是南北朝時期流落北國的大詩人庾信寫的一首《成王刻桐葉贊》。詩中描述的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桐葉封弟”的故事。周成王封叔虞于唐。叔虞施政有方,國富民強。叔虞傳位于其子燮父,燮夫見晉水之源奔流不息,哺育人民,遂改國號為“晉”,這便是晉國的由來。
                    太原,是我國北方的文明古城,有著悠久的歷史!肮沤慌f石器文化遺址”的發現,證明早在十萬年之前就有人類生息、繁衍在太原的土地上。義井和東太堡的“新石器文化遺址”又告訴我們,在七、八千年前的母系氏族公社早期,太原的先民曾創造了燦爛的文化。殷商時太原為古國北唐,考古學家曾在太原許坦村一帶,發現了商代的文化遺址,定名“許坦型文化”。史傳太原的肇始者臺駘,因治理汾水、開拓了太原盆地,被尊為“汾水之神”。魯昭公元年(晉平公十七年,前541年),晉國荀吳率兵北征,大敗占據今太原一帶地區的無終及赤狄別族咎(音皋)如,太原地區始入于晉國版圖。春秋末期,晉定公十五年(前497年)顯赫于世的晉陽古城問世于汾河晉水之畔,迄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晉陽古城在戰國初期,曾做過趙國的都城72年之久。  
                    明、清兩朝,置太原府,府治在陽曲縣。1912年民國建立后廢府,存陽曲縣,山西省省會設在陽曲縣。1947年,析出陽曲縣城區,單獨設置太原市,作為山西省省會。1949年解放后,太原市成為山西省人民政府駐地,山西省轄市。1951年原屬汾陽專區的晉源縣撤銷,并入太原市。1958年原屬忻縣專區的陽曲縣和原屬榆次專區的清徐、交城2縣撤銷,并入太原市。1960年復設陽曲(駐黃寨鎮)、清徐(駐清源城)2縣。1972年將呂梁地區所屬婁煩縣劃歸太原市。至1996年,太原市轄古交一個縣級市,清徐、陽曲、婁煩三個縣,市區分南城、北城、河西、南郊、北郊五個區。1997年5月8日,國務院批準(國函[1997]33號)撤銷太原市南城區、北城區、河西區、南郊區、北郊區,設立太原市小店區、迎澤區、杏花嶺區、尖草坪區、萬柏林區、晉源區,遂形成今日的太原市行政區劃。

                  鳥瞰太原

                  稱謂由來

                    原,指寬廣平坦的地形,若平原、高原、草原、沙原、苔原者然。我國最早詮釋詞義的專著《爾雅》說:“廣平曰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毛澤東《沁園春·雪》“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皆“原”之妙用。太,古通“大”,如太宰亦作“大宰”,太子亦作“大子”;大、太也有差異,太者大加一點,猶言比大還大,表示大之不盡,或謂很大、極大。我國最早記載“太原”的文獻,首推《尚書·禹貢篇》和《毛詩·小雅·六月》。前者是為“既載壺口,治灘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陽”;后者則為“薄伐嚴狁,至于太原”。前者所謂壺口,即迄今聞名于世的吉縣西黃河壺口瀑布,梁、岐是呂梁山于不同地段的不同稱謂,岳陽為太岳之陽(南),都說的是當今晉南,顯然指的汾河下游廣袤平川地區。后者據顧亭林《日知錄·太原》條,則在今甘肅平涼為中心的涇水上游平川地帶!队碡暋诽擦T,《六月》太原也罷,顯然都已超逾當初《爾雅》地形名——通名而進入地區名——專名了。誠然,這類“太原”系作為地區名出現,還不是建制名。

                  地理環境

                    太原位于山西省境中央,太原盆地的北端,于華北地區黃河流域中部,西、北、東三面環山,中、南部為河谷平原,全市整個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地處南北同蒲和石太鐵路線的交匯處。海拔最高點為2,670米,最低點為760米,平均海拔約800米,地理坐標為東經111°30′~113°09′,北緯37°27′~38°25′。區域輪廓呈蝙蝠形,東西橫距約144公里,南北縱約107公里。
                    黃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橫貫太原市全境,流經境內約100公里。市區東有太行山阻隔,西有呂梁山作屏障,坐落在兩大山脈間的河谷平原上。

                  氣候環境

                    太原市屬溫帶季風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晝夜溫差較大,無霜期較長,日照充足。年平均降雨量456毫米,年平均氣溫9.5℃,一月份最冷,平均氣溫 6.8℃;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3.5℃。全年日照時數2808小時。
                    太原市地處大陸內部,距東部海岸線較遠,其西北部為廣闊的歐亞大陸腹地。在全國氣候區劃中,屬于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類型。氣候的形成主要受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地理環境三個因素的綜合影響。太原地區所處的北半球中緯度地理位置和山西高原的地理環境,使之能夠接受較強的太陽輻射,光能熱量比較豐富,在農業光能利用劃分上屬于高照率范疇。同時,受西風環流的控制及較高的太陽輻射的影響,又使其氣候干燥,降雨偏少,晝夜溫差大,表現出較強的大陸性氣候特點。冬季受西伯利亞冷空氣的控制,夏季受東南海洋濕熱氣團影響。隨著季節的推移,兩大氣團在太原上空交互進退,此消彼長,發生著規律性的周期更替,形成了冬季干冷漫長,夏季濕熱多雨,春季升溫急劇,秋季降溫迅速,春秋兩季短暫多風,干濕季節分明的特點。太原地區復雜多樣的地貌形態,形成了差異明顯的氣候區域,既表現出清晰的垂直變化,又具有一定的水平差異。

                  自然資源

                  碧水藍天新太原

                    太原礦藏堪稱豐富,主要有鐵、錳、銅、鋁、鉛、鋅等金屬礦和煤、硫磺、石膏、釩、硝石、耐火粘土、石英、石灰石、白云石、石美砂等非金屬礦。在礦物資源中以煤蘊藏最豐,鐵礦次之,石膏居三。山西以盛產煤而有“煤!敝Q。太原處在“煤!敝胁,地質上稱太原的煤藏為“太原系煤”,儲量居全省第七位,是山西煤炭資源的主要組成部分。太原系煤不僅儲量豐富,而且煤種齊全,焦煤、肥煤、瘦煤、貧煤、氣煤、無煙煤應有盡有。鐵礦儲量較為豐富,分布亦較廣,主要類型為沉積變質型、接觸交代(矽卡巖)型、沉積型,錳鐵礦儲量較少。非金屬礦中石膏礦是太原第三礦產,石膏以其質地優良馳名全國。
                    太原植物區系含有種子植物、蕨類植物、苔蘚、地衣、藻類和菌類,具有植物資源豐富、植物起源古老、單種屬植物較多等特點。許多植物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廣泛的用途,為太原市的科學研究、經濟發展提供了較為豐富的植物資源。
                    據1987年普查,太原地區野生動物資源,有鳥綱16目、37科、173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四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27種、中日保護候鳥80種、山西省重點保護鳥類8種;哺乳綱6目、17科、42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獸類一種、國家二級保護獸類5種、山西省重點保護獸類3種;爬行綱動物3目、4科、8種;兩棲綱1目、2科、5種;魚綱2目、4科、21種;甲殼綱動物1目、2科、2種;昆蟲綱13目、70科、177種;蛛形綱2目、3科、10種。

                  經濟發展

                  煤博會、小輪車賽、李彥宏申紀蘭交接火炬

                    太原是我國建國初期的重要工業基地之一!耙晃濉睍r期,太原為全國的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當時與北京、天津同為華北地區“工業重鎮”。20世紀末以來,隨著國家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和全省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建設政策的出臺,太原的經濟發展又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在全省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建設中,太原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承擔起全省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轉化“領頭羊”的重任。近年來,以不銹鋼生產基地、新型裝備制造工業基地和鎂鋁合金加工制造基地“三大基地”為代表的優勢產業發展態勢良好。經過50多年的建設,已形成了以能源、冶金、機械、化工為支柱,紡織、輕工、醫藥、電子、食品、建材、精密儀器等門類較齊全的工業體系,加上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集中及商業物資供應中心的優勢,國民經濟實現了快速、協調、健康發展。代表性的企業有世界產能第一的不銹鋼生產基地——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正在建設的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鎂鋁合金加工和研發基地——富士康太原科技工業園;全國最大的主焦煤生產基地——山西焦煤集團;制造曾托起“東方紅”、“神舟”七號升空的航天發射裝置和三峽水電站 1200噸橋式起重機的太原重型機械集團公司。

                  軌道交通

                    據了解,太原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和近期建設規劃已基本完成,相關文件包括客流量預測報告、環評報告、軌道沿線土地利用規劃,城市交通發展規劃也在同步進行編制。根據規劃,太原市軌道交通由市區線和市域線組成,中心城區內城市軌道交通網遠期規劃方案為L型線路構成的棋盤放射狀布局方案,由5條軌道交通線組成,全長158公里。遠景城市軌道交通網絡由10條路線組成,市區線路6條,市域線路4條,全長331.7公里。其中,地鐵2號、3號、7號線將經過目前正在建設中的太原南站。
                    太原城市軌道交通線網整體建設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近期建設階段,時間從2010年到2017年,應建設1號線一期工程和2號線一期工程,通車里程為56.9公里。將設置車站52座。預計該項目近期建設需要動態投資約272億元,靜態投資約265億元。
                    其中,1號線一期工程北起南寨停車場,南至武宿車輛段及綜合維修基地,全長31.4公里,共設車站27座,沿線主要途經新蘭路、恒山路、解放北路、府西街、新建路、平陽路、康寧街、慶云街。該線路與公路客運北站相銜接。2號線一期工程,西起西山礦務局,東南至馬練營停車場,全長25.5公里,共設車站25座,沿線途經迎澤大街、朝陽街、太行路與馬練營路,該線路連接了太原站與太原南站,同時銜接汽車客運西站、太原長途汽車站和太原南站汽車客運站三個客運樞紐。

                  文化藝術

                    從人文環境來說,太原自古處于華夏民族與草原民族交往和沖突的中心地帶。從夏商周直到宋元明清,先后有群狄、諸戎、匈奴、鮮卑、羯、氐、羌、突厥、回紇、女真、契丹、蒙古、滿等民族在此與漢民族進行過激烈的沖突和斗爭。在這樣的歷史環境下,或緣于仿效,或緣于抵御外敵,保家立國,太原一帶“人性勁悍,習于戎馬”,如杜佑在《通典》中說的“并州近狄俗,尚武藝”,形成了尚武,強悍、俠義的民風。太原“亂世出英才”,“并州自古多英豪”。晉陽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太原人見多識廣,對于戰爭極為熟悉。歷朝歷代統治者利用這一優勢,在當地招募、組織素質精良,戰斗力極強的軍隊。這是晉陽在歷史上占據重要戰略地位的人文因素。

                  教育資源

                    本科
                    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中北大學、太原科技大學、山西醫科大學、山西財經大學、太原師范學院、太原工業學院、山西中醫學院
                    獨立學院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中北大學信息商務學院、太原科技大學華科學院、山西醫科大學晉祠學院、山西財經大學華商學院
                    ?
                    太原大學、太原電力高等?茖W校、山西職工醫學院、山西財政稅務?茖W校、山西警官高等?茖W校、山西生物應用職業技術學院、山西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山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山西林業職業技術學院、山西財貿職業技術學院、山西煤炭職業技術學院、山西綜合職業技術學院、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山西金融職業技術學院、山西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山西國際商務職業學院、山西工商職業學院、山西經貿職業學院 、山西藝術職業學院、太原旅游職業學院、山西興華職業學院、山西警官職業學院、山西體育職業學院、山西戲劇職業學院、山西旅游職業學院、山西老區職業技術學院、山西華澳商貿職業學院 、山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廣播電影電視管理干部學院。
                    山西省重點中學
                    成成中學、進山中學、太原五中、省實驗中學、十二中、 市實驗中學(原太鐵一中)、十五中、十八中、太原三十六中、太原外國語學校、山西大學附屬中學、 四十八中、太原師范學院附中、太原育英中學、太鋼一中
                    山西省二級重點中學
                    太原三十中、第二實驗中學、第三實驗中學、十九中、 二十中、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學校、二十七中、西山高中、化二建中學、古交一中、 清徐中學、徐溝中學、小店一中

                  文化特產

                    晉祠大米:產于太原晉祠鎮一帶,這種大米,顆粒長,個頭大,外形晶瑩飽滿,呈半透明狀,米色微褐,做出飯來顆粒分明,香氣撲鼻。吃到嘴里,味香甜,有韌性、粘性,有咬頭。晉祠大米所以質地優良,是由于水土關系。生產這種大米的稻田,用晉祠難老泉水澆地,這種水,水溫低,含有明礬等礦物質,加之晉祠附近村莊土地肥沃,土壤呈黑色,有利于水稻生長。
                    清徐葡萄:產于太原清徐縣境內。這里是國內著名的葡萄產區之一,素有“葡萄之鄉”的美稱。
                    清徐葡萄已有一千余年的栽培歷史,葡萄產地主要分布在縣城西北一帶的山定。這里生產的葡萄品質優良、味美香甜、色澤鮮艷、含糖量高。唐朝詩人劉禹錫來并州曾寫有葡萄歌,贊美清徐葡萄。
                    葡萄產地的土質、陽光、氣候、水源都適宜葡萄的生長。經過多年的積累,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栽培管理技術,養植經驗。
                    清徐葡萄現有五十多個品種,最著名的優質品種為白瓶兒、黑雞心、紫龍眼三種,其中白瓶兒葡萄為最好,顆粒大,每位約七、八分,直徑達三、四分。
                    太原玉雕:太原玉雕歷史悠久,雕刻工藝精致、細膩,所用原料石質精美,產品品種多樣,它既是太原古老文化的象征,又是太原人民智慧的結晶。 太原玉石資源豐富。太原玉雕,就是根據天然玉石資源因料取材,因材施藝,在玉雕大師們的精工刀刻下形成了色、形、態俱佳的工藝美術品。
                    太原仿古鐵器:太原仿古鐵器是太原古代冶金技術的繼承和發展。太原晉祠宋鑄鐵人名聞中外,就是太原古代冶金技術高超的最好歷史見證。近年來,太原北城區金屬工藝廠以優質生鐵作原料,陸續生產仿石鐵器。他們的產品品種繁多,用工精細,產品形象酷似原物,如“馬超龍雀”、“明九龍鼎”、“云岡佛頭”、“晉祠鐵人”等,形象逼真,神態自如,與原物陳列一處,凡可亂真。

                  特色餐飲

                    太原的面食最為有名,品種多,歷史久,制作方法各異,澆頭菜碼考究。炒莜面、拉面、刀削面、撥面、揪片、貓耳朵、搓魚兒、莜面烤佬、紅面糊糊、剔尖等,這些都特色獨具。 除面食外,風味食品首推特色早點“太原頭腦”(八珍湯),小吃如,“三倒手”硬面饃、撥魚、刀削面、豆腐腦、砍三刀、孟封餅、面麻片、清和元“頭腦”、“認一力”蒸餃、六味齋醬肉、百花稍梅、雞蛋醪糟、蕎面灌腸、羊雜割湯、過油肉、豌豆花糕、桂花元宵等,都是值得一嘗的美味。

                  風景名勝

                  晉祠園林

                    太原旅游資源豐富,悠久的歷史給太原留下了眾多的名勝古跡,較為著名的有晉祠、天龍山石窟、永祚寺、純陽宮、崇善寺、竇大夫祠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處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2處。名山、石窟、寺院、廟宇、湖泊、森林、溫泉、溶洞、峽谷、河流、古建筑、古遺址、名人故居、歷史文化紀念地、博物館等旅游資源的豐富以及高品質的文物的集中,在國內也是非常少有。其中晉祠圣母殿內宋塑侍女像栩栩如生,姿態各異,在海內外享有盛名。天龍山的北朝石窟及隋唐造像、崇善寺明代藏經、純陽宮關羽立馬銅像,在我國文學藝術史上均占有輝煌的一頁。此外,唐太宗李世民撰寫的“貞觀寶翰”《晉祠銘并序》碑文,是現存最早的唯一完好的唐太宗行書碑。太山、天龍山、龍山、蒙山等名山見證了太原城2500多年的滄桑歲月。
                    太原市積淀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如“晉祠”園林,稱得上是華夏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建于明代的永祚寺,
                  雙塔寺、中華傅山園、晉祠園林“凌霄雙塔”是我國雙塔建筑的杰出代表;龍山石窟是我國最大的道教石窟,被專家傳為世界之最。

                    晉祠 在太原市西南25公里懸甕山下晉水發源處。始建于北魏,為紀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叔虞封唐,子燮因晉水更國號,后人因以命祠名。晉水主要源頭由此流出,常年不息,水溫17度,清澈見底。祠內貞觀寶翰亭中有唐太宗撰寫的御碑《晉祠之銘并序》。祠內還有著名的周柏、隋槐,周柏位于圣母殿左側,隋槐在關帝廟內,老枝縱橫,至今生機勃勃、郁郁蒼蒼,與長流不息的難老泉和精美的宋塑侍女像被譽為“晉祠三絕”。

                    天龍山石窟 在太原市西南40公里天龍山腰。四周山巒起伏,山頭龍王石洞泉水蕩漾。石窟分布在天龍山東西兩峰,東峰8窟,西峰13窟。各窟的開鑿年代不一,自東魏至唐,歷魏、齊、隋、唐四個朝代。以唐代最多,達15窟。石雕體態生動,刀法洗煉,具有豐富的質感。宋代改名圣壽寺,寺宇已毀。寺前蟠龍古松蒼翠蔽日。 雙塔寺

                    永祚寺雙塔(雙塔寺) 在太原市東南郊郝莊村南。本名“永祚寺”。只因其寺內那兩座”巍峨壯觀,聳入云端的古塔,引人矚目,才被世人習呼為雙塔寺。明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高僧福登奉敕建造,F存寺內主要建筑,全為磚構。八角十三級,高54.7米。塔內有階梯踏道,可登頂層,憑窗遠眺,太原風光歷歷在目。人們出入太原,雙塔首先映入眼簾,成為太原的標志。寺內牡丹遍地,傳為明代所植。

                    龍山石窟 在太原市西南20公里的龍山山巔。滿山林密葉茂。石窟開鑿于元初,道人宋德芳于太宗六年(1234年)主持營造龍山石窟及昊天觀,F廟宇殘壞,石窟尚存,共8龕。各龕雕像數額不等,共40余尊,大都保存完好,雕工樸實,衣著莊重,與佛教石窟藝術風格截然不同。

                    純陽宮 在太原市五一廣場西北隅。又稱呂祖廟。創建年代無考。明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晉藩王朱新揚對宮內重新規劃,規?涨。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增筑后院巍閣3層,景觀宜人。該院整個建筑布局,類似八卦形式,為國內少見。

                    竇大夫祠 在太原市西北20公里上蘭村、汾河峽谷左側。祠內古柏蒼翠。晉國大夫竇犨封地太原,曾開渠興利,后人在此立祠祀奉。歷代都留有碑記,F存山門、獻亭、大殿等都是元至正三年(1343年)重建,局部還保留宋金時期風格。其中獻亭甚大,后檐柱,用大殿明間廊柱代替,結構簡練而嚴謹,為金元建筑中所罕見。祠旁清泉自烈石山蒼崖下涌出,水溫較低,人稱“寒泉”!傲沂睘樘麆僦。

                    多福寺 在太原市西北24公里崛圍山之巔。山勢陡峻,松柏遍野。為太原著名風景之一。取自“多子多!敝。寺在山頂小峪之中,極富古剎風趣。寺始建于唐貞元二年(786年)。唐人李克用、李存勖(后唐莊宗)父子曾到此佛焚香,寺況空前。宋末毀于兵火,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重建,后又多次重修。唯寺前山巔磚塔,仍是宋代原構。寺旁小屋,是明末清初思想家傅山讀書處。

                    童子寺燃燈塔 位于龍山之上,始建于北齊天保七年,金天輔元年毀于戰火,明嘉靖元年重建。相傳有兩名童子在此山中隱修時,見山石氣勢不凡,遂在這里雕造了一尊高57米的佛像,寺名也是由此而來。

                    晉陽湖 位于太原市晉源區西南董茹村一帶。晉陽湖由汾河西干渠引入,水質良好,湖水面積48平方千米,水深平均4米,最深處8米,夏季最高水溫達33℃,冬季為5℃~15℃,常年不結冰,是華北最大的人工湖,素稱“中國北湖”。

                    崛(山圍)山 位于太原西北24千米處,這里松柏圍裹,郁郁蔥蔥。春天,山花爭艷;深秋,遍山紅葉!搬(山圍)紅葉”是太原八景之一。

                    蒙山大佛 位于太原市西南約20千米處,系北齊高洋帝于天保二年(551年)開鑿的高達63米的摩崖石刻大佛,也稱西山大佛。它腳下埋著的寺院,曾是佛教凈土宗早期道場。

                    崇善寺 原名白馬寺,位于太原市上馬街中部南側,是一處隋末唐初創建的佛教寺廟,歷史上稱之為“三晉名剎”。寺內的大悲殿,是一處標準的明代建筑,內塑有千手千眼11面觀音、千缽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塑像高達8.5米,風格、造型都很別致,而且色彩絢麗,衣紋線條流暢。這三尊塑像,是不可多得的明代藝術品。

                    北朝壁畫 北齊婁睿墓,在太原市晉源區王郭村西南1千米處。 20世紀80年代初,婁睿墓壁畫的出土,曾在我國考古學界引起過一陣轟動。在墓道、甬道的兩壁和墓室的壁面上均繪有壁畫,出土時大部分保存完好,現存壁畫71幅,面積20055平方米。整個壁畫組成了一幅人間生活場景與神怪傳說合為一體的壯闊畫面。

                    晉陽古城遺址 晉陽古城遺址位于今太原市晉源區古城營一帶。遺址面積大約20平方千米,分西城、東城、中城、太原府、晉陽宮城、大明宮城、倉城、羅城等。晉陽古城建成于春秋末年(公元前476年),毀于宋初(979年),歷時1500余年,是我國北方重要的政治、經濟、軍事重鎮。其遺址被列入中國十大遺址保護范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正在開發保護中。

                    汾河景區 汾河公園是太原城市建設的民心工程,建成于2000年10月。景區長6000米,寬500米,蓄水260萬立方米,綠地130萬平方米,各種燈飾達7000余盞。園內波光粼粼,花團錦簇,芳草如茵,風景秀麗,是太原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吧焦饽,川容如畫,名都自古并州。蕭鼓沸天,弓刀似水,連營十萬貔貅。金騎走長楸,少年人一一,錦帶吳鉤。路入榆關,雁飛汾水正宜秋。 追思昔日風流,有儒將醉吟,才子狂游。松偃舊亭,城高故國,空余舞榭歌樓。方面倚賢侯,便恐為霖雨,歸去難留。好向西溪,恣攜弦管宴蘭舟!睔v代詠并詩中,成就最高的無疑是宋代詞人沈唐的這首《望海潮.上太原知府王君貺書》,大詞人除了描繪太原的風光形勝、懷念昔日的儒將才子之外,更重要的是從大歷史的高度,準確地提出了太原的文化定位:山光凝翠,川容如畫,名都自古并州。

                  熱點城市: 杭州 | 大連 | 青島 | 南京 | 西安 | 深圳 | 蘇州 | 廣州 | 拉薩 | 麗江 | 洛陽 | 威海 | 珠海 | 廈門 | 沈陽 | 哈爾濱 | 濟南 | 長春 | 無錫 | 桂林
                  熱門景點: 黃山 - 湘西鳳凰 - 九寨溝 - 廣西漓江 - 天涯海角 - 泰山 - 頤和園 - 杭州西湖 - 山海關 - 圓明園 - 八達嶺長城 - 神農架 - 千島湖 - 五臺山 - 北戴河
                  本站部分圖文內容取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行為,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做中國最好的旅游門戶網站
                  天天插天天操天天艹,国产资源亚洲无码精品,免费看毛片加激情,欧美一级特黄大片色欧美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