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概況】
長春,吉林省省會,全省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中國最大的汽車工業城市,中國建長春吉林電視塔成區面積和建成區人口第九大城市,是東北第四大城市。長春是一座開放的國際都市,市區內居住著大約30萬的國際友人。長春還是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獲得綠化最高榮譽——國家綠化模范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最具人情味的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
長春地處東北平原中央,是東北地區天然地理中心,東北亞幾何中心?偯娣e20604平方千米,市區面積4906平方千米,四環內建成區(核心建成區)面積379.94平方千米,五環內建成區面積660.19平方千米(五環-繞城高速以內)。截至2008年5月,長春六大主城區、四大開發區總人口487.6萬(四環路以內)其中三環以內戶籍人口368萬。長春地區總人口868.72萬,四環內實際居住人口超過500萬,其中外來和流動人口約為120萬。
【行政區劃】
長春市轄6個市轄區、1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偯娣e20604平方千米,總人口868.72萬。
朝陽區 面積248平方千米,人口69.3萬。郵政編碼130012。區人民政府駐前進大街1855號。
南關區 面積80平方千米,人口47.5萬。郵政編碼130041。區人民政府駐自由大路72號。
二道區 面積452.02平方千米,人口37.5萬。郵政編碼130033。區人民政府駐自由大路5379號。
寬城區 面積877平方千米,人口64萬。郵政編碼130051。區人民政府駐寬府路。
綠園區 面積40平方千米,人口42萬。轄7個街道、3個鎮、3個開發區。
雙陽區 面積1677.42平方千米,人口37.7萬。轄4個街道、3個鎮、1個鄉。
榆樹市 面積4722平方千米,人口126.6萬。轄4個街道、16個鎮、9個鄉、1個民族鄉。
九臺市 面積2875平方千米,人口70萬。轄3個街道、13個鎮、2個鄉。
德惠市 面積3096平方千米,人口95萬。轄4個街道、10個鎮、4個鄉。
農安縣 面積5400平方千米,人口115萬。轄10個鎮、11個鄉。

【歷史沿革】
長春來自距今約7000年前古老的肅慎語“茶啊沖”,是古代肅慎祭天時候的祈福之語。因為祈福之地在喜都,后世漸用“茶啊沖”取代喜都(漢譯轉音為“長春”),成為地名。然茶啊沖歷史早于喜都數千載,實則后人混為一談。茶啊沖是長春最早的古典歷史稱謂。長春始建于公元前2130年(帝舜25年),是早期肅慎王國之第二個王都。時為肅慎南支(滿族先祖)的主要聚集地,稱為喜(三個七字讀音Xi,為紀念肅慎擊敗外族報喜之義而得名),肅慎的第二代王室在此修建土坯城墻和宮殿,稱為喜都。此時已有人口約千戶,這是長春最早的古典歷史,所以“喜”也應該是長春的簡稱。
公元846年,粟末靺鞨領袖大祚榮在此建立臣渤?,改“書山府”為“隆州府”,定為國都。后遷都“敖東城”,但隆州府仍為渤海國文化經濟中心和第一大城市,人口已近50多萬。公元916年,契丹建國,逐漸強大。長春地區成為契丹管制女真的重地,由于契丹的一個王子在此地出生,遂將隆州府改成以契丹王子名字命名為“耶律德光城”。公元1115年女真人崛起,建立大金國,將長春地名改回祖先的隆州白龍府,遷都中都(北京)之后,改稱隆州“寬城府”(寬城子),為北方的軍事、政治、文化中心。此后蒙古日益強大,攻占寬城子,用了近一年的時間才攻下來,蒙元由于信仰藏傳佛教,所以認為這里是景教的不詳之地,才會久攻不下,遂下令將寬城子城墻拆毀,百姓遷移到遼陽和中原等地,這座千年古都變為一片廢墟,又將廢墟挖地三尺,夷為平地,所以今天幾乎上找不到這座古城的任何痕跡,只有在今天小城子村附近有點留下一點殘存的遺跡。明朝后期女真再次勃興,建立大清帝國,長白山成為滿洲族。1865年建筑城垣,占地5平方公里。到1883年,人口達9萬余人。這是新長春的開始,也是現代長春的起源。1896年沙俄侵入東北,攫取中長鐵路筑路權,在長春城建起俄國人居住區。1906年日俄戰爭結束,在長春的沙俄權益為日帝所取代,1908年日本為擴大“滿鐵附屬地”,開始建設長春火車站,其后又開辟商埠,當時城市面積為21平方公里,人口約15萬。
1931年“9.18”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了我國整個東北地區,長春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1932年3月1日,日本帝國主義扶持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成為傀儡政權——“滿洲帝國”,將長春定為“國都”,改名“新京”,成為日本帝國主義統治東北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至1944年市區面積為80平方公里,人口達121.7萬人,超過東京(都市區人口),號稱亞洲第一大都市。是北方唯一一個多民族聚居地城市
,城市人口一半以上是少數民族,當時城內的滿、漢、蒙古、回和朝鮮等民族分別居住在長春不同的城區,今天的寬城區-鐵北一帶主要是朝鮮族的聚居區、今天的南關區一帶主要是滿族的聚居區、今天的綠園區一帶主要是蒙古族的聚居區、二道主要是回族的聚居區、漢族在全城散居以及主要聚居在今天的南關區、朝陽區。由于長春獨特的多民族聚居,當時被稱為東方小瑞士?谷諔馉巹倮,共軍于1946年4月14日曾一度解放長春。1946年5月23日國民黨接收長春。1948年共軍圍困長春,使得長春的經濟和各項事業遭到了嚴重破壞,城市生產和人民生活瀕臨絕境,1948年圍困長春使得市區人口最后減至17萬人。
1948年10月18日,長春重新獲得解放,被確定為特別市。1953年改為中央直轄市。1954年劃歸吉林省,隨后省會遷至長春,成為吉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55年定為全國10個省轄大市之一。1979年列為全國15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1989年被國務院批準為計劃單列市。1994年被國家確定為副省級城市。

【地理位置】
長春市是吉林省省會,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位于北半球中緯地帶,歐亞大陸東岸的中國東北松遼平原腹地,居北緯43
°05’~45 °15’;東經124 °18’~127 °02’。幅員20604平方公里。西北與松原市毗鄰,西南和四平市相連,東南與吉林市相依,東北同黑龍江省接壤。截至2008年3月,總人口868.72萬人,其中市區人口487.6萬人,居住著漢、滿、蒙、回、朝鮮、錫伯、壯等46個民族。
長春位于東部低山丘陵向西部臺地平原的過渡地帶。平原面積較大,臺地略有起伏,地勢平坦,便利交通。長春地區除東部有小面積的低山丘陵,絕大部分為臺地,第二松花江(西流松花江)、飲馬河、伊通河縱貫其間,沿河兩岸則為平坦的沖積平原。地勢平坦,方便交通。四通八達的自然區位,對發展長春經濟十分有利。
長春地區自然區有兩個特點:一是地勢起伏小。地表相對高差不超過40米至50米,地面坡度不超過4度至5度,有利于發展城市交通運輸。二是地耐力比較好。長春地區的地質基礎比較穩固,地耐力為15噸至20噸/平方米,有利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城市優勢】
新的長春,宛若一顆鑲嵌在中國東北平原腹地的明珠,在不足二百年近代城市歷史的發展變化中,以其年輕而美麗躋身于國內特大城市之列!而已經湮沒的長春古代歷史又相似飽經風霜的老者,講述這里曾經的跌跌撞撞、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從古都到新城,悠遠和年輕這兩種不同的力量,都注定了長春必定輝煌!
長春素有“汽車城”、“電影城”、“光電之城”“科技文化城”、“大學之城”、“森長春西安大路中央商務區林城”、“雕塑城”的美譽,是中國汽車、電影、光學、生物制藥、軌道客車等行業的發源地。坐落在長春的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是中國最大的汽車工業科研生產基地,汽車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五分之一。長春客車廠,始建于1954年,是國家“一五”期間重點建設的大型國有鐵路客車制造企業,是鐵道部工業總公司所屬從事機車車輛制造的大型骨干企業,是中國最大的鐵路客車及地鐵電動客車的生產基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年生產客車數量最大的制造工廠。長春現已形成了以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長春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之一,糧食總產量、商品量、商品率均居全國大城市之首;長春科技教育基礎雄厚,擁有普通高等院校三十二所,獨立科研與技術開發機構一百多個,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三十五位,在光學電子、激光技術、高分子材料、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居全國領先地位,有的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坐落在長春西南城區的長春電影制片廠是新中國電影事業的“搖籃”,為弘揚電影文化,長春市政府自九二年以來,每兩年舉辦一屆長春電影節,邀請國內外電影界知名人士和電影廠商匯聚長春,共創電影輝煌;長春的綠化居于亞洲大城市之冠,市區綠化覆蓋率達接近80%,夏季綠樹成蔭,氣候涼爽,是理想的避暑勝地,冬季銀裝素裹,玉樹瓊枝,一派北國風光。著名的凈月潭森林旅游區總面積478.7平方公里,有亞洲最大的人工森林。市內旅游景點星羅棋布,開辟有十多條旅游熱線。長春是沿邊開放城市,享受國家沿海開放城市有關優惠政策。長春的投資環境日臻完善,擁有國際、國內航線三十四條,鐵路、公路四通八達,已同世界一百八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長途電話直撥和圖文傳送。九八年市政府相繼出臺了鼓勵外商投資、鼓勵國內投資、進一步改善投資軟環境等一系列政策規定,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了許多國際知名的大公司紛紛來長春投資興業。目前,長春地區已有外商投資企業二千多家。已同日本的仙臺、英國的伯明翰、美國的小石城、加拿大的溫澤等十一個城市結為友好城市,與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穩定的經貿關系。
長春地處世界三大黃金玉米帶——吉林黃金玉米帶的核心區域,農業高度發達。中國十個產糧大縣有七八個來自吉林省,而其中大半位于長春平原。圍繞農業以及農產品深加工帶動長春農牧業發展動力強勁,2007年長春的玉米深加工能力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長春皓月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清真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其清真產品遠銷中東和阿拉伯世界,贏得廣泛贊譽。
長春的“市花”是君子蘭。幾乎家家戶戶都栽培著這種來自宮廷的名花。這種花古樸莊重,花十分端莊艷麗,有一種古雅的美,是中國花卉中少見的一族。著名的人民大街兩側,高大的樹林整齊地排列著,街口的石階上,種植著一畦一畦的鮮花,滿街飄香。

【地形地貌】
長春到四平深斷裂是一條分割山地與平原的主要構造線,以東為隆起區,以西為沉降區,長春地區位于隆起區與沉隆區之間。地質構造的過渡性決定了長春地貌類型的多樣性,形成了東高西低的地貌特征。
長春地區地貌由山地、臺地和平原組成,形成了“一山四崗五分川”的地貌格局。長春山地面積不大,約占長春地區土地總面積的9%。其中,低山占2。56%,丘陵占6。44%。主要有大黑山和吉林哈達嶺。長春臺地面只較大,約占土地總面積的41%。其中,平緩臺地占35。23%,高臺地占5。77%。主要有榆樹臺地、長春臺地、雙陽臺地和優龍泉臺地。長春平原面積最大,約占土地總面積的50%。其中,河谷平原占39。4%,低階地占7。5%,湖積平原占3。1%。主要有雙陽盆地、松花江河谷平原、拉林河河谷平原、飲馬河河谷平原和農安湖積平原。
長春城區位于東部山地向西部平原過渡的臺地上。地勢東高西低,地貌由臺地和平原組成。其中,臺地占70%、平原占30%。不同的地貌類型對城市建設起著不同的制約作用。
【氣候特征】
長春市氣候宜人,素有“北國春城”的美譽,冬季比同緯度地區氣溫高2-3度,夏季又比同緯度地區氣溫低3-5度。無論從哈爾濱南下還是從沈陽北上都會感覺到氣溫的細微變化,冬日無干冷,夏日無酷熱是長春最大的氣候特點,所以長春是名副其實的“春城”。
長春市地處中國東北松遼平原腹地,市區海拔在250--350米之間,地勢平坦開闊。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在全國干濕氣候分區中,地處濕潤區向亞干旱區的過渡地帶。氣溫自東向西遞增,降水自東向西遞減。春季干燥多風,夏季濕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漫長,具有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干濕適中的氣候特征,為人類開發和利用大自然提供了良好的氣候環境。
由于地理位置、地形結構與大氣環流相配合的作用,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四季分明。春季較短,干燥多風;夏季溫熱多雨,炎熱天氣不多;秋季氣爽,日夜溫差大;冬季漫長較寒冷。
季風顯著,雨熱同季。冬季在強大的蒙古高壓控制下,氣候寒冷而干燥。夏季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常與東南移動的貝加爾湖的冷空氣交匯于此,降水豐沛而集中。
氣候的大陸性強,氣溫的年差較大。冬季的氣溫低于同緯度地區,夏季則高于同緯度地區。氣候東西過渡,熱量水分適中。由于長春市處于吉林省東部山地向西部松嫩平原的過渡地帶,所以具有東部山區濕潤氣候向西部半干旱氣候過渡的特征。過渡性氣候使長春市的光照充足,熱量條件優于東部,而雨水條件又好于西部,為農業生產提供了良好的氣候條件。
長春市年平均氣溫4。8°C,最高溫度39。5°C,最低溫度-39。8°C,日照時間2,688小時。夏季,東南風盛行,也有渤海補充的濕氣過境。年平均降水量522至615毫米,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3℃。秋季,可形成持續數日的晴朗而溫暖的天氣,溫差較大,風速也較春季小。

【經濟發展】
2008年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588億元,增長16.5%。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370億元,增長30%。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890億元,增長4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945億元,增長21.4%。外貿進出口總額完成85億美元,增長22.5%。這些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在副省級城市中均位居前列。
在長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達到51戶。與13戶中央企業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37戶外資企業增資擴股,全年實際利用內外資均增長20%以上。努力擴大對外出口,出口總額實現17億美元,增長12.6%。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分別增長33.4%和32.3%,出口結構進一步優化。內陸港建成投入使用,長春擁有了方便快捷的出海通道。
2009年,長春GDP預計完成2919億同比增長15%
2009年,長春市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連續三年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位居前列。
2009年,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919億元,同比增長15%
2009年,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450億元,增長21%
2009年,規上工業總產值完成4400億元,增長18%
2009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400億元,增長32%
【交通設施】
公路
長春市公路交通網絡健全,全市共有公路564條,總里程達6815.5公里。其中國道6條、672.5公里;省道7條,總里程達398。9公里;縣道28條、1420.5公里;鄉道515條、4288。1公里;專用車道8條、35.5公里。在公路總里程中,高級次高級路面3565.37公里、有路面里程6740.78公里、晴雨通車里程6552.93公里。在等級公路中,高速公路達279.3公里,一級公路達225.1公里,二級公路達510.6公里。三級達2204.3公里。全市公路網密度達33.1公里/百平方公里。目前,長春通往周邊主要城市和各縣(市)區基本用高等級公路相連,市區主要公路出口全部達到一級公路標準。100%鄉鎮實現鄉鄉通油路。一個城鄉相連,四通八達的公路網絡基本形成,有力地促進了全市經濟的發展。
全市共有公路客運站點73個。其中,一級站4個;二級7個;三級站17個。共有公路客運線路974條。其中,跨省線路65條;跨市線路150條;跨縣線路759條。

長春火車站
鐵路
鐵路貫通東西南北,四通八達。長春的鐵路位處京哈線鐵路大動脈上,貫通南北,連接東西,通達國內各大城市,現已開通直達北京、廣州、西安、上海等地的特快、直達列車。有長春至大連、哈爾濱、白城、圖們、4條鐵路干線的交匯點。日發送旅客6萬多人次。長春鐵路分局運輸生產布局調整后車務系統共有9個單位,長春、四平、長春北、白城站,長春、大安北、白城、鄭家屯車務段和陶榆管理中心。管內車站總數127個,其中特等站1個,一等站3個,二等站7個,三等站19個,四等站84個,五等站13個。

龍嘉國際機場
航空
長春龍嘉國際機場為4D級,開辟了39條國內外航線,使長春的對內對外交往更加高效便捷。國際上已開通長春至漢城、仙臺、東京、香港、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國內航線已開通長春至北京、上海、成都、昆明、廈門、西安、桂林等主要城市。
公共交通
長春市區交通十分便利。市區公交車網發達,截止2007年5月,包括國有公共汽車線路、小公共汽車、專線小公共汽車和交線公共汽車共計近300條公交線路。
城內有軌交通
有軌電車長春的54路有軌電車,是全國幾個保留有軌電車的城市之一。經過改造后的新型54路有軌長春有軌電車電車,車況良好、乘車環境舒適。從紅旗街出發至和平大路終止,沿途經過長春電影制片場、電影城(長春汽車博物館)等重要旅游景點。54路有軌電車已成為長春市具有懷舊意味的交通工具,也是旅游交通的一大亮點。許多旅游者來到長春,都要乘坐一次古老的有軌電車,伴隨著電車叮叮鐺鐺的響聲,感受往昔的歲月。
公共出租交通
長春的出租車行業高度發達,出租汽車總量、人均出租車占有量以及出租車行業對經濟貢獻率均居于全國前列,其中人均出租車占有量居全國第一位。長春的出租車司機熱情好客,服務態度熱誠,長春“的哥的姐”全國聞名
高速公路
長春市的高速公路建設發展迅速,目前,已經開通了長春—四平、長春—吉林、長春—營城子、長春—扶余高速公路。長春—四平高速公路是國家公路主干線,是黑龍江同江至海南三亞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線全長133公里,設計時速120公里,路寬26米,雙向4條車道。1996年9月竣工,為吉林省內第一條高速公路。這條路還與遼寧高速公路連接,可直達沈陽、大連、北京。長春—吉林高速公路,是國家“兩縱兩橫”公路干線同江至三亞公路長春至琿春支線的重要路段,是通往圖們江下游經濟開發區的黃金通道,該路段全長83.55公里,設計時速120公里,按6條車道布設路基,全立交,全封閉道路。這條高速公路的建設,促進了長春、吉林兩市經濟一體化健身,并以此為軸心形成東北亞工業經濟走廊。
【科學教育】
長春市是中國科技文化名城,是新中國汽車工業、光電子技術、生物技術、應用化學的搖籃。擁有著名的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與物理研究所、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長春地理研究所、衛生部長春生物制品研究所,以及吉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等。
全市有科研院所98個,高等院校27所,國家重點科研開放實驗室19個,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26名,各類專業技術人員60萬人,科研實力在全國大中城市中名列前茅。在光學、精密儀器、生物制品、汽車等方面的研究開發居于國內領先地位。

牡丹花怒放牡丹園
【旅游資源】
東方底特律,長春汽車城
長春是一座美麗的城市,物華天寶,人杰地靈,自然與人文景觀俱佳,擁有豐富而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
長春是一座風光秀美的城市。作為中國首批優秀旅游城市之一,旅游開發上也形成了一定的特色。長春市是一座“森林城”,城市綠化率已經達到78%,居于亞洲大城市之冠。不僅市區綠樹成蔭,就連城市周邊也是綠色的海洋,環城高速公路兩側90公里長、550米寬的綠化帶,是城市一道美麗的風景。距市區9公里、面積478.7平方公里的凈月新區和“凈月潭森林公園”,擁有亞洲最大的人工森林,宛如長春一片巨大的“肺葉”,使長春人就像生活在森林中一樣,這里有最好的陽光、空氣和水。長春還有很多著名的人文景觀,農安遼代古塔,許多日偽時期的遺跡,有中國現存三大帝王宮殿之一的偽滿皇宮和八大部。冬季冰雪旅游更是長春的熱點,在這里不但可以滑雪、溜冰、參加雪地汽車拉力賽,還可以欣賞冰雕、雪雕等各類冰雪藝術品。
凈月潭森林公園
凈月潭位于長春市東南12公里處,是一處群山環抱,森林茂密的水庫游覽區,因其與臺灣的日月潭相對應而得其名。八十年代末被林業部批準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是國家AAAA級旅游區!
凈月潭風景區具有冬雪夏爽,集湖、林、山、田為一身的獨特風貌。潭水面積有4.3平方公里,水面寬闊且清澈似鏡,整個景區可分為月潭水光、潭北山色、潭南林海、潭東田舍四個部分!
長春動植物園
長春動植物公園位于長春市東南部,人民大街東側500米,距市中心人民廣場3公里遠,占地面積74公頃。
公園始建于1938年的日偽時期,1940年第一期工程結束,當時以其面積之大,展出的動植物品種之多,號稱“亞洲第一”,興盛一時。長春解放前夕遭到嚴重破壞,解放時已成為一片廢墟。解放后,政府多次拔?钚藿ɑA設施,1984年開始全面恢復建設,1987年9月15日正式開園。
公園內地型復雜,人工湖將公園分成三個自然部份。園的西部以高30米的人工山為主體,山上栽植了產于長白山的樹木;東部以動物展區為主;北部以大型游樂園和花卉溫室生產區為主。
長春世界風景園
長春世界風景園位于長春市二道區勸農山鎮,占地138公頃。園內匯集了世界上近四十個國家、近百個著名人文、自然景觀,是東北地區唯一的微縮景觀公園。
“游一園之景、觀世界風光”,在這里游客可以欣賞到古代與現代、蠻荒與文明、東方與西方風格各異的景觀與建筑,感受到人類歷史發展的軌跡、領略到世界各地的秀美風光。在這里四季都有美景可賞,春踏芳草地,夏游碧波池,秋賞長娥月,冬登風雪樓。
長春世界雕塑公園
長春世界雕塑公園占地92公頃,位于市區主干道人民大街南端,園內地形起伏,11公頃湖水更添靈氣,西方造園學說與現代規劃理念結合,自然與人文的和諧統一,使公園別具神韻與風采,雕塑公園作為一個獨立項目獲得了第三屆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成就展特別獎。由葉毓山、潘鶴、程允賢、王克慶、曹春生共同創作完成的大型組雕《友誼·和平·春天》,主雕高29.5米,造型精美,氣勢壯觀。榮獲第三屆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成就展優秀作品獎。七屆雕塑展的全部作品,永遠在園內展出。這些作品有反映愛斯基摩文化、瑪雅文化、毛利文化、印度文化、東方文化的,也有寫實的、抽象的、現代的以及后現代主義的,整個雕塑公園以其作品涵蓋面之廣、風格之多樣、材質之豐富,充分展現其獨有的個性——世界性,并在國內外產生著廣泛的影響。
長春電影城
長春電影城始建于一九九一年,九二年七月初步建成開放,九四年七月形成規模。規劃面積三十六公頃,它是以電影文化藝術為主要特色的旅游場所和影視拍攝基地,為長春市的改革開放和建設國際性城市服務。長春電影城隸屬于長春凈月潭旅游發展集團。
東方好萊塢,長影世紀城
借鑒美國好萊塢環球影城和迪斯尼游樂園的精華,長春電影制片廠在位于長春市凈月潭風景區西側,毗鄰國家森林公園的地方,建造一個集世界上最先進的各種特效電影于一園,為世界獨有、令人稱奇的電影主題公園———長影世紀城。世紀城一期工程已于2003年4月23日開工,占地30公頃。
長影世紀城是我國首家電影制片工業與旅游業相結合的電影主題公園,堪稱東方好萊塢。
最后的皇宮——偽滿皇宮博物院
偽滿皇宮博物院是在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充當偽滿州國傀儡皇帝時的宮廷遺址上建立起來的一座宮廷遺址型博物館,現已成為全國優秀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長春旅游景點大全
凈月潭 ——亞洲最的人工森林公園;偽滿皇宮博物館;長春世界雕塑公園;南湖公園;長影世紀城 ——東方好萊塢;長春電影城;般若寺;吊水壺風景旅游區;長春電影宮;農安古塔;長春動植物公園;蓮花山滑雪場;卡倫湖;偽滿洲國國務院舊址;凈月潭滑雪場;德惠觀光;舊八大部;長春世界風景園
——東北最大的微縮景觀公園;雙陽湖;九臺冰燈大觀園;寬城蘭家度假村;世紀城娛樂園;勝利公園;新立城水庫;百國興隆寺;遼黃龍府遺址;長春以馬內利大教堂;長春書山廣場。
最佳旅游時間
長春東部和南部雖距海洋不遠,但由于長白山地的阻擋,消弱了夏季風的作用;西部和北部為地勢平坦的松遼平原,西伯利亞極地大陸氣團暢通無阻,冬季風的勢力影響很大。故全年溫度變化顯著,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風,夏季溫暖短促,秋季晴朗溫差大,冬季嚴寒漫長。
在春、夏、秋三季,除7-8月短暫的高溫外,長春的天氣多數是溫和宜人的,春季5~6月,秋季9~10月,溫度適宜,大部分時間風和日麗,適宜旅游和戶外活動。而在幾乎長達半年的冬季,豐富多彩的冰雪運動總能讓人忘記寒冷,長春凈月潭滑雪場是國內最知名的滑雪場之一。此時,樹掛、霧凇也把冬天的長春裝扮得分外妖嬈,比夏天更多了幾分獨特的韻味,1-2月間是長春最冷的時候,也是最美的時候,大雪覆蓋的凈月潭國家森林公園展現出一片林海雪原的風貌,也是滑雪者小試身手的好時節。
提示:1-2月長春氣溫基本在0度以下,戶外活動要注意防寒,特別是頭部、手足等部位;雪上光線強烈,防曬工作不可馬虎;另外滑雪應佩戴墨鏡,以免出現雪盲現象。
【當地小吃】
長春美食融南北大菜,東西風味,集川、魯、京等各大菜之精華,尤以本地山野風味最具特色,而深受國內外旅游者的青睞。長春的名菜多以長白山的人參、鹿茸、熊掌、飛龍、雪蛤、松茸蘑等珍稀產品為原料,經科學配膳,精工烹調而成,藥膳結合,頗負盛譽。其中長白山珍宴、雪衣豆沙、梅花鹿宴、翡翠人參茅臺雞、紅花熊掌等最負盛名。此外,長春飯店的吉林風味菜、龍家堡白肉血腸,長春市北京大街23號的農家飯莊、農安的五香熏魚肉等在國內也都享有盛名。
特色菜及小吃還包括東北家常熬魚、紅燒丸子、滿族八大碗、人參汽鍋雞、燒鹿尾、羊肉燒蕓豆、朝鮮冷面、回寶珍餃子、李連貴熏肉大餅、漬菜白肉火鍋等。在一些不知名的小巷子里可以吃到很多有當地特色的小吃,如麻辣燙、酸辣粉、炒粉、烤蒜、豆腐串、烤饅頭、打糕、朝鮮咸菜、狗肉、明太魚等,都很不錯。長春的冬天雖然很冷,但是當地人卻有冬吃冰棍、吃凍餃子和凍水果的習俗,這恐怕在南方人看來是不可想象的吧!
干豆腐串 即是把干豆腐穿成串,輔以雞湯,或燉或熏,樸實的豆腐便染上了雞肉的鮮香。而又以老韓頭豆腐串最為有名。豆付串在長春曾經滿街都是。后來在主要街道管制了一下小攤小販,現在就只能在副食店以及街上的食品窗口尋找了。一般都是熏制的0.2元一串。走在熱鬧的街頭,偶爾也會發現小鍋煮的雞湯豆腐串。分量小,味道也更清淡一些,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添加各種調料。
熏肉大餅 特制的油餅如袋子般包上熏出來的肉末,加上蔥、醬等調料。餅脆肉香。發源于四平的李連貴熏肉大餅已在長春遍地開花。各種名目的同類食品也枝深葉茂。以熏肉大餅命名的小吃、飯店遍及全市?梢缘浇质猩腺I這樣的小吃,一般1元一張或者去幾個列此名目的小店隆重地吃上一頓。不過價格可能要稍貴一些了。
醬骨頭 最輝煌的時候曾經在長春的繁華路段占據長長的一條街,F在只有一家王記醬骨頭生存下來并發展壯大。這種醬骨頭分為脊骨和棒骨兩種。脊骨吃肉、棒骨吸髓,香膩十足。這店里的土豆醬也是用醬骨頭湯做成的,很有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