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慶 | 河北 | 山西 | 內蒙古 | 遼寧 | 吉林 | 江蘇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東 | 河南 | 湖北
                      湖南 | 廣東 | 廣西 | 海南 | 四川 | 黑龍江 | 貴州 | 云南 | 西藏 | 陜西 | 甘肅 | 青海 | 寧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門 | 臺灣
                     廣州市 | 深圳市 | 珠海市 | 汕頭市 | 佛山市 | 韶關市 | 河源市 | 梅州市 | 惠州市 | 汕尾市 | 東莞市 | 中山市 | 江門市 | 陽江市
                     湛江市 | 茂名市 | 肇慶市 | 清遠市 | 潮州市 | 揭陽市 | 云浮市
                  廣州市的景區景點
                     

                  廣州街景
                  廣州街景
                  廣州街景
                  廣州街景
                  廣州街景
                  廣州街景
                  廣州動物園
                  廣州動物園
                  廣州街景
                  廣州街景
                  增城白水寨風光
                  增城白水寨風光
                  增城白水寨風光
                  增城白水寨風光
                  廣州街景
                  廣州街景
                  圓玄道觀
                  圓玄道觀
                  冬日動物園
                  冬日動物園
                  增城白水寨風光
                  增城白水寨風光
                  廣州街景
                  廣州街景
                  洪秀全紀念館
                  洪秀全紀念館
                  洪秀全紀念館
                  洪秀全紀念館
                  圓玄道觀
                  圓玄道觀
                  洪秀全故居
                  洪秀全故居
                  洪秀全故居
                  洪秀全故居
                  洪秀全紀念館
                  洪秀全紀念館
                  越秀公園
                  越秀公園
                  越秀公園
                  越秀公園
                  首頁 >> 廣東 >> 廣州市
                  區號:020
                  郵編:510000
                  面積:7434.4平方公里
                  人口:935.28萬人
                  位置:地處中國南方,廣東省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緣
                  行政區劃:轄11個區
                   

                  地區概況

                  廣州市行政區劃圖

                    廣州古稱番禺或南海,中國第三大城市,中國南大門,中國國家中心城市,是國務院定位的國際大都市,廣東省省會,華南地區的經濟、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交通樞紐,中國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對外通商口岸,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也是2010年第16屆亞洲運動會舉辦城市。廣州地處廣東省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緣,瀕臨南中國海珠江入?,毗鄰港澳,地理位置優越,廣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中國最主要的對外開放城市之一,廣州外國人士眾多,被稱為“第三世界首都”,是全國華僑最多的大城市。與北京、上海并稱“北上廣”。

                    廣州簡稱穗,現有別稱五羊仙城、羊城、穗城、 花城等,古稱番禺或南海,是廣東省省會,副省級城市,全省政治、科技、文化中心。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大型城市,中國第三大城市,五大國家中心城市之一。唯一坐擁三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城市。廣佛都市圈核心城市,粵港澳都市圈重要組成部分,珠三角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

                  行政區劃

                    廣州市轄11個區。
                    越秀區 面積33.80平方千米,人口117.44萬人。轄18個街道。
                    海珠區 面積90.40平方千米,人口101.05萬人。轄18個街道。
                    荔灣區 面積59.10平方千米,人口92.50萬人。轄22個街道。
                    天河區 面積96.33平方千米,人口143萬人。轄21個街道。
                    白云區 面積795.79平方千米,人口244.19萬人。轄18個街道。
                    黃埔區 面積90.95平方千米,人口20.9297萬人。轄14個街道、1個鎮。
                    花都區 面積970.04平方千米,人口72萬人。轄4個街道、6個鎮。
                    番禺區 面積786.15平方千米,人口176.48萬人。轄10個街道、6個鎮。
                    南沙區 面積527.65平方千米,人口62.51萬人。轄3個街道、6個鎮。
                    從化區 面積1974.50平方千米,人口61.85萬人。轄3個街道、5個鎮。
                    增城區 面積1616.47平方千米,人口89.08萬人。轄4個街道、7個鎮。

                  鳥瞰廣州

                  歷史沿革

                    廣州鎮海樓是始建于公元前214年,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廣州最早建城時的名字叫任囂城。早在公元前九世紀的周代,這里的“百越”人和長江中游的楚國人已有來往,建有“楚庭”,這是廣州最早的名稱。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統一嶺南后建南?,郡治“番禺”,即今天的廣州)。公元226年,孫權為便于統治,將交州分為交州和廣州兩部分,“廣州”由此得名。
                    1842年,鴉片戰爭中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中英南京條約》開通廣州為港口。1860年8月,簽訂了《中英北京條約》,占領廣州處英軍。武昌起義后,廣州的新軍也準備反正,17日,廣東軍政府正式宣布成立,1917年孫中山發動了“護法運動”,11月10日孫中山成立了中華民國軍政府。孫中山被選為海陸軍大元帥,這是孫中山第一次在廣州建立的政權。1918年成立廣州市政治公所,廣州開始以省會設市。1921年2月,廣東省議會通過《廣州市暫行條例》,并于同年2月15日公布施行,廣州市政廳正式成立,并由孫科任首任廣州市市長,廣州市乃成為全中國第一個“市”。1923年,孫中山聯合多方力量,驅逐陳炯明叛軍,再次回到廣州,重建大元帥府,第三次在廣州建立革命政權。1925年6月24日,國民黨中央議決改組大元帥府,1925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7月改廣州市政廳為廣州市政府。1931年,黨內胡派、汪派、桂系、孫科等在廣州召開“國民黨中央執監委非常會議”,彷照孫文護法戰爭時的做法,在廣州另立政府,廣州“國民政府”在1931年5月28日成立。1938年10月21日,日本侵略軍占領廣州,開始了長達7年的淪陷時期。 1945年9月16日,廣州宣告光復。民國時期時期是八個特別市之一(上海、北平、天津、青島、漢口、南京、重慶、廣州),1948年《中華民國憲法》公布后,又改稱直轄市。1949年,解放軍解放南京后,南京國民政府南遷廣州,李宗仁將其總統府設在現在的華南師范大學內。
                    1949年10月14日解放廣州,解放后撤銷特別市。一度為中央直轄市。1950年改為中南軍政委員會領導,1954年劃歸廣東省領導,為省轄市。 1983年2月,廣州實行計劃單列。1993年,國務院決定撤銷省會城市的計劃單列,計劃單列市只剩6個。后來分別將花縣、從化縣、番禺縣、增城縣、龍門縣、新豐縣、清遠縣、佛岡縣劃歸廣州市。1988年1月7日,把龍門縣劃歸惠州市管轄,新豐縣劃歸韶關市管。1992年5月,番禺縣、花縣、增城縣、從化縣撤縣改市(縣級),由廣州市代管。2000年6月,番禺市和花都市撤市改區,2005年4月,撤銷東山區、芳村區,設立南沙區和蘿崗區。

                  人口民族

                    人口:全市人口2420萬人(2009年末),比上年末增長3.0%。出生率為9.45‰,低于全。11.96‰)2.51個千分點;死亡率為 4.20‰,低于全。4.66‰)0.46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25‰,低于全。7.02‰)1.77個千分點。
                    民族:全市漢族人口為1590萬人,占常住總人口的98.58%。少數民族人口為24.62萬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42%。
                    宗教:廣州市主要宗教信仰為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地理環境

                    地理方位
                  五羊石像   廣州市中心位于北緯23度06分32秒,東經113度15分53秒,地處中國大陸南部,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緣。廣州瀕臨南海,鄰近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南大門。廣州屬丘陵地帶。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北部和東北部是山區,中部是丘陵、臺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沖積平原。中國的第三大河——珠江從廣州市區穿流而過。
                    氣候環境
                    廣州地處亞熱帶,橫跨北回歸線,年平均溫度22℃,極端最低溫度0℃,最高溫度39.1℃,氣候宜人,是全國年平均溫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廣州屬南亞熱帶季風氣侯,由于背山面海,具有溫暖多雨、光熱充足、夏季長、霜期短等特征。全年水熱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長,為四季常綠、花團錦簇的“花城”廣州提供了極好的條件。年均降雨量為1982.7毫米,平均相對濕度為68%。全年中,4至6月為雨季,8至9月天氣炎熱,多臺風,10至12月氣溫適中,是旅游的最佳季節。
                    自然條件
                    廣州目前已發現50多個礦種,其中大、中型礦點17處。植物種類達數千種。野生動物約有210多種。廣州水域面積7.44萬公頃,占全市土地面積約10%。從化一帶有豐富的地下溫泉,水溫攝氏50℃-70℃,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糧食作物以優質秈稻為主,一年兩熟。經濟作物以蔬菜、水果、花卉等為主。廣州是“水果之鄉”,主要產荔枝、龍眼、香蕉、菠蘿、木瓜、楊桃等。廣州的花卉和盆景遠近馳名,以陰生觀葉植物、高檔盆花、鮮切花、嶺南盆景為主。陰生觀葉植物占全國市場一半以上,紅掌、蝴蝶蘭、一品紅等盆景已成為全國性的生產基地,盆景遠銷歐美等海外市場。

                  經濟概況

                    2011年廣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 12303.12億元[14],同比增長11.0%。2011年廣州經濟總量位居中國大陸城市第三位,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3萬美元,達到中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水平。 福布斯中文榜網站2012年5月29日發布“2012年第一季度中國各城市GDP”,廣州為2856.25億元,次于上海、北京排名第3,中國社科院發布《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11-2012》顯示,廣州在內地次于滬京深排名第四,全球109。
                    廣州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華南地區的綜合性工業制造中心,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門類齊全、輕工業較為發達、重工業有一定基礎、綜合配套能力、科研技術能力和產品開發能力較強的外向型現代工業體系。全國40個工業行業大類中,廣州就擁有34個。廣州工業在全市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工業增加值在全市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超過1/3。汽車制造、電子通信和石油化工三大支柱產業的工業產值約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3。
                    “十二五”時期,廣州將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工程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汽車、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海洋工程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其中海洋工程,新材料產業和生物醫藥產業成了廣州發展的新動力,華南最大的造船基地已經竣工,龍穴造船基地建設是實現中船集團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大決策,擬建成世界知名、中國華南最大的造修船基地,一期工程先建兩座30萬噸級造船干塢,計劃投資45億元,產品規劃以建造大型集裝箱船、大型油輪為主,年造船能力達200萬至300萬噸。使廣州一躍成為全國三大造船基地之一。
                    廣州的生物產業發展已初具規模。誘導多能干細胞機理研究被科技日報評為2010年中國十大科技新聞。外還有一批生物產業領域中小型科技企業在創業板上市。廣州工業在珠江三角洲、華南地區乃至東南亞一帶都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

                  交通運輸

                    海運
                    中國第三大港口廣州港,是珠江三角洲以及華南地區的主要物資集散地和最大的國際貿易中樞港,現已與世界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2006年貨物吞吐量達1.67億噸。 黃埔新港和新沙港位于廣州東部、珠江的出?,均為華南地區最大的集裝箱碼頭。 蓮花山港、南沙港、廣州開發區穗港碼頭和增城新塘港已開通往返香港的客、貨輪,花都區開通往返香港的貨輪。 內河可沿東、西、北江航道溝通廣東省各地和廣西省,與100多條河道相連接。
                    鐵路
                    鐵路有京廣復線、廣茂線、廣梅汕線、廣深電氣化鐵路、廣九準高速鐵路,以及建設中的廣珠澳高速鐵路、貴廣高速鐵路、南廣高速鐵路、武廣客運專線(京港高速鐵路一部分)。還有規劃中的杭廣快速鐵路、廣深港高速鐵路。構成了四通八達的鐵路網絡。
                    公路
                    公路運輸已基本形成以市區為中心,105、106、107、324、205國道為骨架,以三道環線為系帶,連接各條國道,貫通廣東省內98%以上的縣、市、鎮,并接鄰近省市的公路網絡。市交通設施和高速公路建設發展很快。目前已初步建成城市快速交通骨架網:內環路、環城高速公路、北二環高速公路、新國際機場高速公路、華南南路一期工程、廣園東路以及四條內環路放射線。
                    高速公路
                    廣州作為華南最大的交通樞紐。高速公路帶來了很大的城市交通轉變。最重要的高速公路有廣清高速公路(廣州——清遠)、京珠高速公路(北京——珠海)、廣惠高速(廣州——惠州)、廣深高速公路(廣州——深圳)、廣佛高速公路(廣州——佛山)、廣三高速公路(廣州——佛山三水)、廣肇高速公路(廣州——肇慶)以及目前規劃在建的廣河高速公路(廣州——河源)、廣深沿江高速公路(廣州——深圳)、廣明高速公路(廣州——高明)、珠三角外環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的確給城市與城市之間加快了速度、以及減少了國道、省道之間的車流量,降低了交通事故以及減少了司機們對道路的不熟悉情況。
                    公交
                    廣州公交車不設售票員,不設找贖,乘客自備零錢,上車投幣。市內坐車一般每乘為1元(非空調車)、2元(空調車),并有分段收費的公交線路,夜班車為非空調車1.5元,空調車3元,車上語音系統以普通話、粵語雙語報站,部分車輛加設英語。廣州城市公共交通日均客運量達483萬人次。
                    地鐵
                  廣州地鐵   廣州地鐵廣州地鐵(GuangZhou Metro)是廣州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由廣州市地下鐵道總公司負責營運管理,現已有1號線、2號線、3號線、4號線和5號線運營使用。但仍遠遠無法滿足交通需求。為解決擁阻的道路交通,廣州地鐵正在大規模擴建中。從2004年開始,廣州地鐵每年將平均開通35公里,預計到2010年,2號線南延與北延、3號線北延(廣州東站至機場南)、4號線北延(車陂南至奧體中心)、8號線西延、廣佛線(魁奇路至西朗)及APM(珠江新城捷運線)全部開通運營,總長為222公里。6號線、9號線、廣佛線二期(西朗至滘口)等也在緊張施工,廣州地鐵的遠期規劃長度是600公里。
                    空運
                    廣州白云機場始建于20世紀30年代,是國內三大航空樞紐機場之一,旅客吞吐量居全國第三,在中國民用機場布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廣州新白云國際機場是國家“十五”期間重點建設項目,全部建成后將是國內規模最大、功能最先進、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國家級樞紐機場。2009年1-7月旅客吞吐量為2086.7萬人次,位居全國第二;貨運吞吐量為100萬噸。

                  文化藝術

                    嶺南文化
                    廣州是國務院頒布的全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許多名勝古跡如南越王墓、光孝寺、鎮海樓、六榕寺、南海神廟、五仙觀、懷圣寺、陳家祠、圣心堂、三元宮等,都是廣州歷史文化名城的見證。 廣州,融匯中外文化之精華,形成了獨特的嶺南文化。嶺南畫派、嶺南建筑、嶺南園林、嶺南盆景、廣東音樂、粵劇、粵菜、粵語以及城市景觀、生活習俗等,都體現了嶺南文化的風格。
                    行花街
                  羊城廣州   廣州又叫花城,廣州人愛花。有錢人家幾千上萬元一盆的進口花卉也會買上幾盆。普通人家也要歲朝清供一盆金橘、幾株水仙。除夕夜一家老小行花街是傳統,也是廣州市民的重頭戲。 行花街也就是逛迎春花市,年前3、4天開始,除夕達高潮便結束。每鳥瞰廣州(圖二)府都要花大力氣予以布置;ㄊ虚_市后,華燈初上時(實行交通管制),行花街的人就摩肩接踵而至,8、9點鐘后人如潮涌,熙熙攘攘,熱鬧非凡。行花街嘈雜擁擠,難免磕磕碰碰,但人們全都彬彬有禮,格外謙讓與寬容,滿臉都是笑意和喜悅。一般前幾天多為外省人,因為絕大多數外省人要看央視年歡晚會。年三十逛完花市后常常去嘆夜茶,花市鮮花爭奇斗艷,品種繁多,舶來品中有歐洲的薰衣草、泰國的富貴掌、荷蘭的郁金香、北歐的玫瑰、南美的五代同堂、比利時的杜鵑等等;國產品種有江西的金邊瑞香、吉林的君子蘭、洛陽的牡丹、漳州的水仙等。行花街顧名思義主要是逛和欣賞,買肯定要買一點,可多可少,以示吉祥如意。所以,情侶們雙雙穿梭花市最多也就買一兩枝玫瑰、銀柳、百合;而家庭多選擇傳統的本地金桔、富貴竹、桃花、發財樹、紅運當頭等。廣州人認為外來花雖然很漂亮,但大都沒有特別的象征意義,不能滿足新年祈望“平安”、“富貴”的意頭。行花街是為了沾點花香瑞氣,擠掉晦氣,來年風調雨順,幸福平安。
                    西關小姐與東山少爺
                    西關在老廣州城的西門以外,東山則在東門以外,兩者遙遙相對。歷史上,兩地形成的文化特點,有著明顯的差異。西關地勢低洼,水鄉澤國,河涌如網,人口稠密,是繁華鬧市區;而東山地勢較高,地廣人稀,20世紀初,美國基督教選定東山為傳教基地。教會開辟的幽雅居住環境吸引了大批歸僑結廬定居。從此,荒涼的東山日漸喧鬧,成為一個高檔建筑成群的住宅小區。 廣州有句俗諺,“東山少爺,西關小姐”,意思是:東山是權門顯宦的聚居地,出入的多為官家子弟。東山洋樓,是民國初年一些華僑和軍政官僚在廣州市東山新河浦、恤孤院路等地興建的仿西洋別墅,引來達官貴人聚居!皷|山少爺”就是由此而來;而西關是商業繁華區,出身富商之家的小姐,花飛蝶舞。這里的女孩子是地道的大家閨秀,她們纖細的身段,軟軟的粵語,受過良好教育,有的還會些手工,尊敬長輩,擁有中國的傳統美德;▓@式洋房與西關大屋,權力與財富,現代與傳統,各分東西,相輔相成。
                    騎樓——建筑風格
                    1840年鴉片戰爭之后,廣州近代建筑的發展經歷了西洋建筑的移入、傳統建筑的復興以及現代主義建筑的傳入等若干階段。西洋建筑在廣州便有了以下類型,如天主教圣心堂(石室)一類的宗教建筑;如廣州郵務管理局大樓、粵海關大樓、市府大樓、省財政廳大樓、省總工會大樓一類的公共建筑;如西關大屋、竹筒屋以及東山花園洋房、小洋樓一類的住宅民居建筑;如中山紀念堂、海員亭一類的紀念性建筑;還有如愛群大廈、南方大廈、市銀行大樓、省銀行大樓、新亞大酒店以及遍布廣州各主要商業街道(騎樓商業街)的商業騎樓建筑。其實,商業騎樓建筑最早見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后來才流行歐洲,近代才傳至世界各地的。皆因商業建筑中的"騎樓"部分是在樓房前半部跨人行道而建筑,在馬路邊相互聯接而形成自由步行的長廊,長可達幾百米乃至一兩千米以上。廣州有"五月天,孩兒臉,說變就變"之說,因而"騎樓"正好適應這種氣候特點,一時風靡整個廣州城,而逐步地形成廣州街景的主格局!薄膀T樓”建筑在第十甫路、上下九路、中山路、解放路、人民南路、一德路等商業街道較為集中。而西濠口一帶的"騎樓"氣魄最大:新亞酒店、南方大廈、愛群大廈等均為廣州初期"騎樓"建筑中的佼佼者。上世紀60年代以后,廣州新建的商業街區已很少采用這種形式了。
                    西關古老大屋
                    西關,是老廣州人對市中心荔灣區內北起西村,南瀕珠江,東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這一帶的稱呼,這里古時位于廣州城的西門外。這一帶有許多典型的傳統舊屋,人稱“西關古老大屋”。 這些老屋過去多是豪門富商的住宅,高大明亮,廳團結合,裝飾精美。大屋兩側各有一條青云巷,取平步青云之意,這種巷又稱冷巷、火巷、水卷等,有通風、防火、排水、采光、曬晾、交通、栽種花木等功能。 西關古老大屋現存數量已從清末民初鼎盛時期的800多間變成不到100間,其中較值得參觀的有十三甫正街15號的大屋。
                    曲藝戲劇
                    著名編劇唐滌生主條目:粵曲、粵劇、南音和咸水歌
                    粵劇,源自南戲,廣泛流傳于兩廣、港澳和海外華人社區,在廣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清朝解禁粵劇后,粵劇藝人在廣州黃沙成立八和會館,此后廣州逐漸成為粵劇活動的中心之一,民國時期達到繁盛的頂峰,并且內戰時一批粵劇藝人遷往香港。建國后一度由于文革受到摧殘,但改革開放后再次得到重視,重新于1980年代至1990年代蓬勃發展。
                    在廣州的粵劇著名劇目有:《帝女花》、《紫釵記》、《牡丹亭驚夢》、《雙仙拜月亭》《再世紅梅記》、《蝶影紅梨記》、《香羅!、《紅了櫻桃碎了心》、《血染海棠紅》等。廣州歷來的粵劇劇團有覺先聲劇團、廣東省粵劇團、廣州粵劇團、廣州紅豆粵劇團等等,而粵劇名伶有:薛覺先、馬師曾、靚次伯、梁醒波、新馬師曾、芳艷芬、紅線女、羅品超等。

                  珠江夜游

                  旅游資源

                    廣州旅游業非常旺盛,旅游景點適宜人群范圍非常大,從幾歲到幾十歲都非常適合。從休閑到歷史遺址。從游樂場到動物園,應有盡有。

                    爬山休閑
                    1、越秀公園:
                    位于廣州解放北路。越秀山以西漢時南越王趙佗曾在山上建“朝漢臺”而得名。,建過觀音閣,又名觀音山。著名古跡鎮海樓,又名五層樓,樓分五層,高28米,登樓遠眺,羊城美景盡收眼底。園內還有古之楚庭和佛山牌坊,古城墻、四方炮臺、中山紀念碑、孫中山讀書治事處碑、伍廷芳墓、明紹武君臣冢、海員亭、五羊石像、五羊傳說雕塑像群、球形水塔、電視塔等。
                    2、白云山風景名勝區:
                    位于廣州市北部,距市區約17公里,是九連山脈的南延部分,素有“南越第一山”之稱。白云山全山面積28平方公里,其最高峰摩星嶺海拔382米,是廣州市最高峰。據說每到秋季,常有白云冉冉升起,使山上變成白漫漫的一片,猶如面紗籠罩,因而得名。自古以來,白云山一直是廣州有名的風景勝地。
                    3、云臺花園
                    云臺花園坐落在風景秀麗的白云山入口處,位于白云山風景區南面的三臺嶺游覽區內,它南臨廣園路,東接白云索道,1995年9月建成開放。因背依白云山的云臺嶺、園中又遍植中外四季名貴花卉而得名,是白云山風景區新景點之一,也是是我國大型的以各種觀賞花木造景為主的園林式花園,享有“花城明珠”的美譽。
                    4、蓮花山
                    蓮花山是廣東省重點風景名勝區,位于番禺市東部珠江口獅子河畔。蓮花山由48座紅色砂巖低山組成,海拔最高為108米,占地2.54平方公里。其中有座麒麟峰,因峰頂上有一塊酷似蓮花的巖石,所以后人把這座山稱為蓮花山。 蓮花山石景區,是自西漢始創、具有二千多年歷史的古采石場遺址,懸崖峭壁,奇巖異洞,鬼斧神工,以"人工無意奪天工"的石景奇觀聞名于世,是國內僅見的"人工丹霞"奇跡。它與湖北大冶古銅礦遺址并稱為我國兩大古礦場,于2001年被國務院評定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蓮花山上還有始建于明朝萬歷(公元1612年)年間的蓮花塔和始建于清朝康熙(公元1664年)年間的蓮花城等古跡,均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5、番禺寶墨園
                    番禺寶墨園位于廣州市番禺沙灣鎮紫坭村,初建于清末,占地五畝,毀于20世紀50年代。1995年重建,歷時6載,擴至100余畝,是一所集清宮文化、嶺南古建筑、嶺南園林藝術、珠三角水鄉特色于一體的園藝藝術公園。   6、華南植物園
                    華南植物園游覽區位于廣州市天河區龍洞天源路1190號,占地面積333公頃,建于1929年,是我國歷史最久、種類最多、面積最大的南亞熱帶植物園,F與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植物園建立有學術及種苗交換關系,引種有國內外熱帶、亞熱帶植物11000多種,被譽為永不落幕的“萬國奇樹博覽會”,有“中國南方綠寶石”之稱。
                    7、珠江夜游珠江夜游
                    珠江夜游是由來已久,極具特色的游樂項目,“花城明珠”號豪華游輪已正式啟航,該船長38米,寬11米,3層高。首層內設高級咖啡廳和舞池;上層為觀光和餐飲大廳,可同時容納200人就餐;三層為全敞開式觀光平臺,可容納250名游客,船上安裝了兩個“空中玫瑰”激光探照燈,加上游船上的璀璨燈飾,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水上明珠,不僅為珠江增色,而且令游客盡情觀賞上邊所敘述的美麗夜景,領略“珠水夜韻”的真實韻味。

                    博物館、歷史遺址、烈士墓園景點
                    1、中山紀念堂
                    中山紀念堂是一座宏偉、壯麗的八角形宮殿式建筑。整座建筑面積約為3700平方米,高49米,由前后左右四個宮殿式重檐歇山抱廈建筑組成,就像四層卷疊的龍脊,組成一個整體,拱托出中央巨大的八角形攢尖式屋頂。重檐歇山頂的中央,高懸著一塊藍底紅邊的漆金大匾,上面有孫中山手書的“天下為公”4個大字,雄渾有力。正面檐下,內外各八根大可三人合圍的朱色水磨大石柱,拱托著彩繪的磨水石米斗拱、花梁和拼花圖案的天花板,做工精細。那五盞巨大的長方形掛重穗嵌玻璃把中山紀念堂點綴的異常美麗,輝煌。
                    2、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墓
                    位于市區北面的白云山南麓,面積16萬平方米,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在廣州起義戰役中犧牲的烈士而建的。 1911年4月27日,同盟會在廣州舉行起義,起義失敗后同盟會會員潘過微冒著生命危險把散落的七十二位烈士遺骸收殮安葬于紅花崗,后將此地改名為“黃花崗”,黃花即菊花,象征節烈。 黃花崗墓園始建于1912年,孫中山書“浩氣長存”四字鐫于墓坊。烈士墓構筑在崗陵之上,紀功坊峙立墓后。墓道兩旁蒼松翠柏,烘托出滿園黃花輝映碧血的莊嚴肅穆氣氛。園內還建有八角亭、四方池、石橋等。 建國后政府在墓園外筑起圍墻,1961年這里被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廣州起義烈士陵園
                    1927年12月11日,中國共產黨在廣州發動了廣州起義,后失敗,死難烈士多人,又有多人被反動派逮捕后英勇就義,都埋于此。為紀念革命先烈,1957年廣州市人民政府在此興建了大型陵園,大門石壁上刻周總理題寫的“廣州公社起義烈士陵園”,氣魄雄偉。被列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和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廣州市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4、鄧世昌紀念館
                    鄧世昌紀念館落址于廣州市海珠區鄧氏宗祠內。軒昂氣派的嶺南祠堂建筑,占地4700米,碧墻灰瓦,掩映在尋常巷陌的榕蔭中。庭院呈船臺狀,三路兩進三院的格局風情典雅,通敞透亮,移步換景。有石額楹聯、通花木雕點綴,更兼重門納畫、木石風神,端莊肅穆,古樸洗練;▓@存有鄧世昌手植蘋婆樹一株,枯木逢春的靈芝兩枚,古樹婆娑數棵!霸婆_功首、甲午名留”,睹物思人,英雄精神養育著中華民族無數風流人物之人格襟懷,激濁揚清,重塑民族大義。鄧氏宗祠始建于1834年,鄧世昌在甲午海戰中英勇殉國后,其族人用清廷撫銀擴建為現今規模。1994年建館,經全面修葺,舊貌新顏,昔日風采重現。鄧氏宗祠已被列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鄧世昌紀念館常年舉辦“鄧世昌與甲午海戰”展覽,以中日甲午海戰為主題,介紹鄧世昌的生平及其愛國事跡,是廣州市及海珠區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1999年9月,海珠博物館依托鄧世昌紀念館成立并開館,兩館珠聯璧合、同映生輝,常年對外開放。2000年,廣州市將該館納入“廣州市一日游”的線中,是廣州市重要的旅游景點之一。
                    5、鎮海樓(廣州博物館)
                    鎮海樓坐落在越秀山小蟠龍岡上。該樓又名“望海樓”,因當時珠海河道甚寬,故將“望江”變為“望樓”。又因樓高5層,故又俗稱“五層樓”。樓前碑廊有歷代碑刻,右側陳列有12門古炮。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擴建廣州城時,把北城墻擴展到越秀山上,同時在山上修筑了一座五層樓以壯觀瞻。鎮海樓歷史上曾五毀五建,現建筑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是1928年重修時由木構架改建成。1929年成為廣州市市立博物館。1950年改名廣州博物館,分朝代陳列廣州城2000多年發展的文物史料。
                    6、南海神廟
                  廣州南海神廟   南海神廟是我國古代對外海上交通貿易的重要遺址,建于隋開皇十四年(594年),至今已有1414年歷史。它是我國古代海神廟中惟一遺存下來的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建筑群,也是西漢以來海上絲綢之路發源于廣州的重要見證。 南海神廟規模宏大,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深五進,中軸線上由南而北分別有牌坊、頭門、儀門、禮亭、大殿、后殿,兩側有廊廡、西南小崗上有浴日亭,F存建筑多為清代結構。
                    7、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
                    1924 年,在國共兩黨首度攜手合作、國民革命風起云涌之際,世紀偉人孫中山先生高瞻遠矚,視“教育為神圣事業,人才為立國大本”,在廣州親手創辦了一文一武兩所學堂 —— 國立廣東大學(今天的中山大學)和黃埔軍校。建校時的正式名稱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因其校址設在廣州東南的黃埔島,史稱黃埔軍校。黃埔軍校建立的目的是為國民革命軍訓練軍官,然后國民政府北伐統一中國的主要軍力。1946年之后中國國民黨移交軍隊于國家后改稱“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钡浆F在。
                    8、陳家祠
                    陳家祠為廣東省陳氏的合族祠堂,又稱陳氏書院。陳家祠建于清光緒十六至二十年(1890-1894年),由黎巨林設計。整座建筑坐北向南, 占地1.5萬平方米,主體建筑為6400平方米。為三進五間九堂六院大小19座建筑組成。陳家祠以其巧奪天工的裝飾藝術著稱,它薈萃了嶺南民間建筑裝飾藝術之大成,以其"三雕、三塑、一鑄鐵"著稱, 號稱"百粵冠祠"。
                    9、 西漢南越王墓
                     西漢南越墓博物館是廣州兩千多年悠久歷史的見證者。它是以南越王墓為中心建造的一座新型遺址博物館,是中國政府依據《威尼斯憲章》采取的保護文物,利用文物的一個成功范例。它以保存完好的古墓原址,內涵豐富的漢代文物,典雅氣派的建筑而聞名于世。

                    游樂場景點
                    1、長隆歡樂世界
                    長隆歡樂世界是長隆集團世界級旅游王國中一顆新的明珠,位于中國首批5A級旅游景區長隆旅游度假區的中心位置,是集乘騎游樂、特技劇場、巡游表演、生態休閑、特色餐飲、主題商店、綜合服務于一體,具國際先進技術和管理水平的超大型世界頂尖主題游樂園。
                    2、長隆水上樂園
                    長隆水上樂園是全球最大、最先進、最安全、水上游樂項目最多的水上樂園。榮獲了由世界主題公園和景區協會頒發各項大獎。這些獎是中國的主題公園首次在國際最高端的游樂協會評選上得到的大獎,標志著長隆水上樂園的國際領先地位。

                    動物園景點
                    1、廣州動物園:
                    廣州動物園(GuangZhou Zoo)位于先烈中路東段,興建于1958年,總面積為43.3萬平方米,飼養和展出國內外數百種動物,是目前我國三大動物園之一。是全國有名的動物園之一,園內樹木蔥蘢,花繁草茂,生機盎然,所有動物籠舍排列有序,掩映于紅花綠葉之中,具有南方園林特色。每年吸引近 400萬游人。
                    2、香江野生動物世界
                    廣州香江野生動物世界以大規模野生動物種群放養和自駕車觀賞為特色,集動、植物的保護、研究、養殖、旅游觀賞、科普教育為一體。被譽為中國最具國際水準的國家級野生動物園,是亞洲最大的野生動物主題公園。園內擁有華南地區亞熱帶雨林大面積原始生態;擁有13只澳洲樹熊(考拉)、10只中國大熊貓、洪都拉斯食蟻獸等世界各國國寶在內的460余種20,000余只珍奇動物;擁有全國首創的自駕車看動物模式;擁有全世界表演陣容最強大的白虎表演等五大動物表演秀。2007年被評為全國首批、廣州唯一國家級5A旅游景區。
                    3、廣州鱷魚公園
                    廣州鱷魚公園于2004年開業,占地數千畝,是集鱷魚觀賞、科普教育、生態農莊、各類動物表演的綜合性主題公園,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鱷魚養殖場,擁有鱷魚近10萬條,占全國鱷魚總量的70%以上。公園分為知識科普區、中心互動區、生長展示區、開心游樂區、休閑商業區等七個活動區域。

                  飲食文化

                    廣州的飲食文化聞名全國。所謂“食在廣州”。廣州每年都有美食節,飲食文化源遠流長。
                    粵菜
                    粵菜以廣州菜作為代表,廣州菜是在匯集我省各地優秀民間美食的基礎上不斷地吸取我國各大菜系之精華,借鑒西方食譜之所長,融匯貫通而成一家的。廣州菜用料廣博,選料精細,技藝精良,善于變化,品種多樣。1956年“廣州名菜美點展覽會”上介紹的萊品便有5447個。與菜品有淵源關系的點心815款,小吃品數百個。廣州菜是粵菜的主體和代表。廣州菜的烹調方法有二十一種之多,尤以炒、煎、燜、炸、煲、燉、扣等見長,講究火候,制出的菜肴注重色、香、味、形?谖渡弦郧、鮮、嫩、脆為主,講究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時令性強,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濃郁。較為常見的廣州菜色有白切雞、白灼海蝦、明爐乳豬、掛爐燒鴨、蛇羹、油泡蝦仁、紅燒大裙翅、清蒸海鮮、蝦籽扒婆參等。
                    早茶
                    “飲茶粵海未能忘!睆V州人喜愛飲茶,尤其愛飲早茶。早上見面,其他地方的問候語大多是“吃了嗎”,廣州人則往往是“飲咗茶未?”(喝茶了嗎?)。廣州人所說的飲茶,實際上指的是上茶樓,不僅飲茶,還要吃點心,一盅兩件,優哉游哉;不僅飲早茶,還要飲下午茶、夜茶;不僅填飽肚皮,還順便傳播新聞、敘說友情、洽談生意。由此可見,飲茶在一定意義上已經超越了單純“茶”的范疇,已經成為社會交際方式的一種。飲茶構成了嶺南文化別于其他文化的一個顯著特質。廣州老字號的茶樓有:陶陶居、陸羽居、怕香居、南園、北園、泮溪、大同、惠如、三如、多如、巧心、得心、正心、福來居、西華居、美珍居等。
                    特色小吃
                    1、蘿卜牛腩:蘿卜牛腩是廣州有名的傳統小吃,以白蘿卜、新鮮牛腩,配以佐料長時間燉制而成。在一些繁華的路段如北京路、上下九路等地,蘿卜牛腩的清香飄滿街。在街上,你會常見到端著碗吃著蘿卜牛腩逛街的人,特別是少男少女們。
                    2、云吞面:是廣州人對餛飩的俗稱,在上下九路、西華路、人民路一帶都很多這種賣云吞面的小吃店。由于此品湯味濃郁,云吞皮薄餡多,蛋面有彈牙之感,因而成為廣州人早餐、小點的美食。
                    3、腸粉:廣州的一種特色小吃,是廣州人愛吃的小食,也是廣州大小茶樓、酒家早茶夜市的必備之品。因形似豬腸,廣州人也稱之為豬腸粉。據說,在抗日戰爭時期由泮塘荷仙館創制,現小食店、茶樓、酒家、賓館均有供應。
                    4、及第粥:伍湛記為民國時期著名小食店,坐落在荔灣文昌巷,它的粥類以及第粥最為出名,粥底有腐竹白果大地魚等,粥色白鮮明,米水交融,味鮮香厚。
                    5、雙皮奶:南信雙皮奶是南信牛奶甜品店的招牌食品。燉好后牛奶雙層凝固,色潔白,呈膏狀,半固體,光潔平滑,奶皮不離碗邊,風味甜香軟滑,營養豐富,具潤肺養顏之效。
                    6、龜苓膏:廣州人怕上火,因此最愛吃龜苓膏。廣州人自制的龜苓膏呈棕褐色,為膠狀,容器是什么形狀它便是什么形狀,一小缽一小缽,加蜜后顯得晶瑩,入口甜,回味苦。據說越苦越好,可以清熱敗火,多吃為宜。
                    餐飲名店
                    廣州酒家 泮溪酒家 蓮香樓 南園酒家 新荔枝灣酒樓 陶陶居酒家 唐苑酒家 鹿鳴酒家 北園酒家

                  熱點城市: 杭州 | 大連 | 青島 | 南京 | 西安 | 深圳 | 蘇州 | 廣州 | 拉薩 | 麗江 | 洛陽 | 威海 | 珠海 | 廈門 | 沈陽 | 哈爾濱 | 濟南 | 長春 | 無錫 | 桂林
                  熱門景點: 黃山 - 湘西鳳凰 - 九寨溝 - 廣西漓江 - 天涯海角 - 泰山 - 頤和園 - 杭州西湖 - 山海關 - 圓明園 - 八達嶺長城 - 神農架 - 千島湖 - 五臺山 - 北戴河
                  本站部分圖文內容取自互聯網。您若發現有侵犯您著作權行為,請及時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侵權作品、停止繼續傳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做中國最好的旅游門戶網站
                  天天插天天操天天艹,国产资源亚洲无码精品,免费看毛片加激情,欧美一级特黄大片色欧美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