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概況】
蘭州是甘肅省省會,是全省政治、文化、經濟,金融,交通,教育中心,是中國西北區域中心城市,位于中國陸域版圖的幾何中心,是中國七大軍區之一的蘭州軍區本部,中國18個鐵路局之[1]一的蘭州鐵路局本部,市區南北群山環抱,東西黃河穿城而過,具有帶狀盆地城市的特征,地處黃河上游,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適宜人居。年平均降水量360mm,年平均氣溫9.3℃,全年日照時數平均2446小時,無霜期180天以上。
蘭州是黃河流域唯一黃河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市區依山傍水,山靜水動,形成了獨特而美麗的城市景觀。南北群山對峙,東西黃河穿城而過,蜿蜒百余里。既體現了大西北的渾壯雄闊,又展現了江南的清奇秀麗,將絲綢之路文化、黃河文化和民族文化匯集其中。
蘭州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早在5000年前,人類就在這里繁衍生息。西漢設立縣治,取"金城湯池"之意而稱金城。隋初改置蘭州總管府,始稱蘭州。自漢至唐、宋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出現了絲綢西去、天馬東來的盛況,蘭州逐漸成為絲綢之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鎮,聯系西域少數民族的重要都會和紐帶,在溝通和促進中西經濟文化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古絲綢之路也在這里留下了眾多名勝古跡和燦爛文化,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來觀光旅游,使蘭州成為橫跨2000公里,連接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張掖大佛寺、永靖炳靈寺、夏河拉卜楞寺等著名景點的絲綢之路大旅游區的中心。隨著新歐亞大陸橋的開通特別是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重新構筑起現代絲綢之路,蘭州作為我國東西合作交流和通往中亞、西亞、中東、歐洲的重要通道,戰略地位更加突出,正發揮著承東啟西、聯南濟北的重要作用。
【行政區劃】
截至2010年01月31日,蘭州市轄5個市轄區、3個縣。面積1327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32.18萬人(2009年)。
城關區 面積 220平方千米,人口99.07萬。郵政編碼730030。
七里河區 面積 397平方千米,人口50.60萬。郵政編碼730050。
西固區 面積 385平方千米,人口35.63萬。郵政編碼730060。
安寧區 面積 86平方千米,人口23.66萬。郵政編碼730070。
紅古區 面積 575平方千米,人口14.78萬。郵政編碼730080。
永登縣 面積6090平方千米,人口48.60萬。郵政編碼730300?h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皋蘭縣 面積2556平方千米,人口17.26萬。郵政編碼730200?h人民政府駐石洞鎮。
榆中縣 面積3362平方千米,人口42.58萬。郵政編碼730100?h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蘭州市區
【歷史沿革】
蘭州,始建于公元前86年。據記載,因初次在這里筑城時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還有一種說法是依據“金城湯池”的典故,喻其堅固。兩漢、魏晉時在此設置金城縣。十六國前涼時又移金城郡治于此。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廢郡置州,在此設立蘭州總管府,“蘭州”之稱,始見于史冊。后來雖然州、郡數次易名,但蘭州的建置沿革基本固定下來,相沿至今。
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分天下為三十六郡,蘭州一帶屬隴西郡地。
清初依明建制,蘭州隸屬臨洮府,衛屬陜西都指揮使司。順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裁衛歸州?滴醵辏ü1663年)復設蘭州衛?滴跷迥辏ü1666年)陜甘分治,設甘肅行省,省會由鞏昌(今隴西)遷至蘭州。從此,
蘭州一直為甘肅的政治中心。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臨洮府治由狄道移至蘭州,改稱蘭州府,又改州為皋蘭縣。當時蘭州府轄管狄道、河州二州;皋蘭、金縣、渭源、靖遠四縣。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陜甘總督衙門自西安移駐蘭州,裁減甘肅巡撫。
辛亥革命后,于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府(州)設道,并蘭山、鞏昌二府為蘭山道,轄管皋蘭、紅水、榆中、狄道、導河、寧定、洮沙、靖遠、渭源、定西、臨潭、隴西、岷縣、會寧、漳縣等十五縣。道尹駐省會皋蘭縣。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改道為區,變蘭山道為蘭山區。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劃甘肅省為七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皋蘭、榆中屬第一行政督察區(專署駐岷縣)。民國三十年,即公元1941年7月1日,將皋蘭縣城郊劃出,新設置蘭州市,與皋蘭縣同治今蘭州城關區。市區面積16
平方公里,人口17.2萬余人。民國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市區擴大,東至陽洼山,西至土門墩(不含馬灘),南到石咀子、八里窯、皋蘭山頂,北至鹽場堡、十里店,面積達146平方公里。
1949年8月26日,蘭州解放。從此,蘭州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建國以來,蘭州市建置曾幾度變更。蘭州市現轄城關、七里河、安寧、西固、紅古五個區和榆中、皋蘭、永登三個縣
。
【人口民族】
全市現轄城關、七里河、西固、安寧、紅古5個區和永登,榆中、皋蘭3個縣。土地面積為1308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32.18萬人,其中,市區人口210萬人。有漢、回、滿、東鄉、藏、蒙、土家等36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占3.6%。
【地理氣候】
蘭州市處在中國版圖的幾何中心,即北緯34°,東經 103°40'距西北其他四。ㄗ灾螀^)的省會平均距離最近。市區南北,群山環抱,東西黃河穿流而過,枕山帶河,依山傍水,平均海拔1500米,具有盆地城市的特征。
蘭州地處內陸,大陸性季風氣候明顯,特點是降水少,日照多,光能潛力大,氣候干燥,晝夜溫差大,年日照時數為2600小時,無霜期為180天,年平均降水量在250~350毫米,并集中分布在6~9月。年平均氣溫9.3℃。
【自然資源】
目前蘭州境內已探明各類礦床、礦點156處,35個礦種.非金屬礦相對豐富,有石灰巖、熔劑白云巖、熔劑石英巖、硅鐵石英巖、耐火粘土。其中石英巖儲量集中,運量儲量達3億噸,為硅鐵工業提供了充足的后備資源。煤炭保有儲量為9.05億噸,主要開采地為窯街和阿干鎮兩礦,基本滿足蘭州的近期要求,水電資源,黃河上游甘肅段積石峽至黑山峽有8個梯級電站可供開發,此外湟水及其支流大通河也可供開發。
蘭州市域內水資源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入境水資源豐富,貫穿市域的黃河及其支流湟水,大通河的入流量達337億立方米,且水量穩定,各季不封凍,含沙量也較小,可滿足城市工農業用水和生活用水。初測全市每年地下水9.6億立方米。
全市有林業用地182550公頃,占總面積13.46%,其中有林空地90157公頃,進一步植樹造林潛力較大。天然草場面積為77萬公頃。野生動物植物資源亦較豐富。野生植物總數約600種,有明顯經濟利用價值的種類占總數的40%,飲譽全國的甘肅特產甘草、當歸、黨參、麻黃、秦艽、鬼臼、祖師
麻等中藥材,在蘭州地區均有分布。野生動物有187種,珍稀動物有:黑鸛、藏雪雞、金錢豹、藍馬雞等。
全市土地面積為135.3公頃。其中,耕地21.9萬公頃,林地7.6萬公頃,牧草地76.5萬公頃,未利用的荒草地,鹽堿地,沙地等近23.5萬公頃。土地資源可分3個類型,即:中低山林牧區,位于蘭州西部,西南部和南部;河谷川臺蔬菜瓜果區,位于各河流的河谷階地;低山丘陵糧油區,分布于榆中北山,皋蘭縣西北部,永登縣秦正川等地帶。復雜多樣的土地類型,適宜發展農、林、牧、副、漁5業開發潛力較大。
【交通狀況】
蘭州是蘭州鐵路局本部,是全國9大綜合性交通樞紐之一,是鐵道部規劃的十大區域性客運中心之一,是大西北鐵路、公路、航空的綜合交通樞紐,隨著青藏鐵路建成通車,蘭渝(重慶)、蘭成(成都)鐵路的開建,其樞紐作用將更加重要。2009年蘭州鐵路樞紐旅客發送量近千萬人次,蘭州將建成10個方向交通鐵路樞紐,蘭渝線、寶蘭客專線、蘭新第二雙線、包蘭復線、蘭合鐵路、蘭州經中川至張掖城際等鐵路將相繼建設,加之既有線,新的蘭州鐵路樞紐建成后,將有10個方向的鐵路在蘭州交匯。新建蘭州西客站年發旅客可達3500萬人次 依據規劃,未來的蘭州西客站將成為西北最大的客運場站。在原有鐵路線的基礎上,將引入寶蘭客運專線、蘭渝鐵路、蘭新第二雙線,蘭州至天水、張掖、合作的這些動車組高速線路也將開通。上述多條高速鐵路的引入,使得西站地區定位發生了根本的改變,由原來的貨運中心轉變為未來的客運中心,致使整個區域的配套服務設施發生變化。新的蘭州鐵路樞紐建成后,貨運系統將轉移至黃河以北的樞紐貨車北環線,客運系統則布置在黃河南岸,形成環抱母親河的“南客北貨”環形樞紐格局,使蘭州鐵路運輸結構更加符合現代城市發展的要求,并進一步暢通“歐亞大陸橋”大通道。建成后蘭州至北京6小時直達,更加方便全省及周邊地區人民出行,暢通內陸出海通道,促進甘肅與全國各地區交流。并結合其他新線建設,帶動我省一些偏遠落后地區的經濟發展。新蘭州樞紐的建成,將形成多方向互通、大運量保證、現代化設施、高效率運輸的特點,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蘭州公路交通四通八達,幅射周邊地區,蘭州至西寧、銀川等周邊城市的五條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車。 G30(連云港-霍爾果斯)G75(蘭州-?冢〨22(青島-蘭州)G3001(南山北環蘭州繞城)G109(丹東-拉薩)G212(蘭州-重慶)G213(蘭州-磨憨)等多條國家級高速公路和過道干線使得蘭州成為國家高速公路網中的重要節點。
蘭州中川機場
蘭州中川國際機場是西北省會城市飛行區按4D(兼顧4E)標準設計的干線機場,目前有1條4500米跑道,2010年改擴建將向南延伸400米,改擴建新的T2航站樓建成后,海南航空將獨自使用T1航站樓。開通有到國內各大城市的航線40條左右,為海南航空公司基地機場,為東方航空公司西北基地,F已開通蘭州至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廈門、深圳、成都、西安、南京、杭州、桂林、重慶、福州、敦煌、嘉峪關等近四十條多航線,并開通有每周星期二飛往香港的定期旅游包機航線。形成了以蘭州為中心,連接北京、上海、廣州等40多個大中城市和日本沖繩、香港、馬來西亞的航空網絡。為增強蘭州機場樞紐功能,合理規劃建設蘭州國際航空港,積極開辟蘭州至日韓、港澳等國際和地區航線。
【科技教育】
全市現擁有全民科研開發機構138個,科研人員10萬人;研究專業有15門類。研究上有一定優勢的專業是:農業、化學化工、物理、地質地理、通信運輸等。有些研究機構如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由原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蘭州沙漠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蘭州高原大氣物理研究所于1999年合并而成;其中,原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第一任所長錢三強;現任所長詹文龍為中科院副院長)、化工部涂料工業研究所等在國際國內都有一定聲譽。
蘭州有普通中學206所,在校生14.6萬人,職業中學5所,在校生1萬人;中專49所,在校生2.4萬人;技工學校35所,在校生1.1萬人;高等學校13所,在校生4.5萬人;
成人高校13所,在校生1.3萬人。
蘭州是我國重要的科研基地,擁有以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為主體的各類科研和開發機構近1200多家,以蘭州重離子加速器為代表的國家重點實驗室
9個,國家級、省部級工程技術中心和試驗基地28個,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近25萬人。有相當數量的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和學科帶頭人,其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7名。每年取得科研成果近500多項,人才密度名列全國大中城市前列。創建于1909年的蘭州大學是中國著名的綜合性重點大學和首批博士學位授權點之一。西北師范大學、西北民族大學是西北地區師資和少數民族教育培訓中心。
【經濟發展】
2009年全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預計實現生產總值920億元,增長10.5%以上;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06.18億元,增長17.18%。加強工業經濟運行調控服務,出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及六大產業調整振興政策,建立大企業服務“直通車”制度,實施蘭州石化550萬噸常減壓裝置、藍星公司“1318”、蘭州燃化集團液化天然氣等重點項目,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08.17億元,增長9.83%。積極落實國家“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擴大消費政策,加快實施城區大型批發市場外遷工程,努力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市場物價保持穩定,城鄉消費市場活躍,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9.77億元,增長18.92%。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99.6%。加強旅游業發展規劃指導,實現旅游收入37.7億元,增長22%。抓住蘭州被列為全省統籌城鄉發展試點市的機遇,加大農業投入,調整農業經濟結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秦王川綜合開發、大型泵站更新改造、設施農業示范基地、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加快實施,農業生產規;、標準化水平明顯提高,推廣全膜雙壟栽培面積38.5萬畝,糧食產量和蔬菜產量分別達到38.79萬噸和186.66萬噸,實現農業增加值30億元,增長6%。財稅金融運行平穩,完成地區性財政收入254.8億元,增長71.27%;地方財政總收入94.47億元,增長16.62%;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貸款余額和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分別增長21.56%、32.03%和20.1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760.66元,增長9.28%;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4000元,增長14%,是近年來增幅最高的一年。項目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緊緊抓住國家擴大內需和投資向西部地區傾斜的政策契機,積極做好重大項目建設及論證、爭取和儲備工作,全市集中實施了100項重大項目,完成投資181.7億元,是近年來項目建設涉及領域較廣、資金到位率較高的一年。爭取國家擴大內需項目288項,落實中央投資16.56億元,開工建設260項、竣工105項。全力支持中央和省屬在蘭項目建設,積極搞好規劃、征地、拆遷、安置等協調服務,蘭州鐵路樞紐、蘭渝鐵路、甘肅會展中心等重大項目順利實施,510所航天科技園、國家石油儲備蘭州基地、5個國家質檢中心、蘭州汽車城、液化天然氣裝備制造基地等項目開工建設,重離子治癌及大科學城項目前期工作進展良好。園區建設步伐加快,高新區“一區多園”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實現生產總值120億元,增長29.17%;經濟區“區區合一”優勢逐步發揮,實現生產總值59億元,增長18%。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工作,組織了赴長三角、環渤海、閩贛渝、香港等招商考察活動。參與舉辦了第十五屆蘭洽會。全年簽約各類國內合同項目331項,引進資金到位141.38億元。
【旅游資源】
蘭州是古“絲綢之路”重鎮,歷史和大自然為蘭州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跡,并曾兩次入選全國十佳避暑旅游城市,全市擁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文物點500多處,古遺址250處,古城12處,古建筑50余處。國家級森林公園有徐家山、吐魯溝、石佛溝、興隆山;市區有五泉山、白塔山、白云觀、白衣寺等名勝古跡,還有蘭山公園、南湖公園、西湖公園、濱
河公園、水上公園等風格各異的景點。蘭州是馳名中外的瓜果名城,夏秋季節更是具有避暑和品瓜果的旅游特色。
1、黃河風情線
蘭州是一個東西向延伸的狹長型城市,夾于南北兩山之間,黃河在市北的九州山腳下穿城而過。經過城建部門的規劃建設,沿黃河南岸,已開通了一條東西數十公里的濱河路。因路面寬闊筆直,兩旁花壇苗圃,星羅棋布,被譽為綠色長廊,現已成為全國最長的市內濱河馬路。游客游覽濱河路,可以欣賞黃河風情,參觀沿途點綴的平沙落雁、搏浪、絲綢古道、黃河母親、西游記等眾多精美的雕塑;并參觀中山鐵橋、白塔山公園、水車園等景點。在旅游旺季,可看到古老的皮筏擺渡,體驗“吹牛皮,渡黃河”的古韻;也可乘坐橡皮艇在黃河上漂流。濱河路被譽為蘭州的“外灘”,已成為老年人晨練和年青人浪漫的場所。外地游客來蘭州旅游,必先到濱河路,從東到西一游。
2、白塔山公園
位于蘭州市黃河北岸的白塔山上,因山頭有一元代白塔而得名。白塔山山勢巍峨起伏,蟠結城郊,有拱抱金城之勢。白塔原為紀念去蒙古謁見成吉思汗而在蘭州病故的一西藏薩迦派喇嘛而建,F存白塔系明景泰年間(1450-1456年),鎮守甘肅內監劉永成重建。清康熙54年(1715年),巡撫綽奇補舊增新,擴大寺址,起名“慈恩寺”。白塔七級八面,高約17米,下筑圓基,上著綠頂,各面雕有佛像,檐角系有鐵馬鈴。塔外通涂白漿,如白玉砌成。白塔山1958年辟為公園,總建筑面積8,000多平方米,分為三臺建筑群,依山而筑,飛檐紅柱,參差有致,各建筑以亭榭回廊相連,四通八達。山上原有象皮鼓、青銅鐘、紫荊樹,古稱“鎮山三寶”,現紫荊樹已枯死。白塔山經過多年綠化,樹高林密,曲徑通幽。公園三臺大殿內獨特的“黃河奇石館”藏石豐富,獨具風格。山下為中山橋,二者已連為一體,成為蘭州旅游的必游之地。
3、八盤峽旅游度假區
八盤峽旅游度假區位于蘭州市黃河上游最西端的八盤峽水庫。這里有雄偉的電站大壩,環境優美的廠區,寬闊的庫區水面。廠房內發電機組轟鳴,廠房外樹木成蔭,百花盛開,鳥語婉轉,風景如畫。溯河而上,沿岸棗林蔥郁,蘆葦搖曳,水鳥翔集,是工業旅游及休閑度假的絕佳勝境。八盤峽庫區水面廣闊,黃河與湟水河匯合口環境條件優美獨特,非常適合于開展水上體育運動及娛樂?扇菁{100人乘坐的游輪,是目前蘭州市最大最豪華的游輪。您乘坐在裝飾雅致的客艙中品茗,或者登上二層觀光甲板遠眺,總令你心曠神怡。您如果想體會撲面的河風,可以乘坐快艇,高速掠過如鏡的庫區水面,享受風馳電掣般的快感。龍舟--只有在江南水鄉才能看到的景致。
4、吐魯溝國家森林公園
位于蘭州市西北160公里處的永登縣連城林內,屬祁連山脈的東麓, 是一以奇山秀水為主體的自然景觀旅游區,被譽為“神話般的綠色山谷”。吐魯溝1984年8月1日正式對游人開放,1992年被林業部批準為國家級森林公園;1997年被評選為國家森林公園十大標兵,已成為蘭州市森林生態旅游的理想目的地!巴卖敗笔枪糯烧Z,意為“大,好”,或“美好的果園”。吐魯溝曾為多民族雜居地區,這里受山地氣候影響,降雨豐沛,溝內峰巒疊嶂,林木蒼翠,曲徑通幽,吐奇納秀,成為一毫無人工雕鑿的原始自然風景區。區內有發源于俄博峰的吐魯河由西北向東南流過,至三岔匯合后,經前溝匯入大通河。
5、興隆山公園
位于蘭州市榆中縣城西南五公里處,距蘭州市60公里。古因“常有白云浩渺無際”而取名“棲云山”。早在西周時已成為道人鑿洞修行之地,清康熙年間取復興之意,改名“興隆山”。本世紀五十年代,全山亭臺樓閣以及廟宇就達70多處,景點24處,成為佛、道勝地。興隆山為距蘭州市最近的國家級森林公園。主峰由東西二峰組成,東峰“興隆”海拔2400米,西峰“棲云”海拔2500米,二峰間為興隆峽,有云龍臥橋橫空飛架峽谷,F棲云峰有混元閣、朝云觀、雷祖殿等殿閣;興隆峰有二仙臺、太白泉、大佛殿、喜松亭、滴淚亭等景點。
6、八路軍辦事處
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我黨在蔣統區設立的公開辦事機構。1937年5月開始籌建,1943年8月撤銷,時間長達6年之久。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謝覺哉、彭嘉倫、伍修權等曾在這里領導過“八辦”工作!鞍宿k”于1963年被批準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在互助巷2號的舊址籌建了“蘭州八路軍辦事處紀念館”,并于1981年1月正式開放。共有革命文物150余件,照片170余幅,成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辦事處另一處舊址在今酒泉路157號。
7、五泉山公園
五泉山海拔1600多米,占地26萬平方米,因有惠、甘露、掬月、摸子、蒙眼五泉水而得名,史有鞭響泉涌傳說。蒙、惠東、西二泉,在五泉山兩側,有水從縫中流出,形成瀑布,俗稱東、西"龍口"。五泉山中峰高處為古建筑群,廟宇建筑依山就勢,廊閣相連,錯落有致。游五泉山最好由西路而上。
【中國七大軍區之一 蘭州軍區】
轄區:新疆、甘肅、寧夏、陜西、青海以及西藏阿里地區。兵力主要部署在寶雞、臨潼、烏魯木齊、塔城、喀什等地。
下轄2個集團軍(21、47集團軍),新疆軍區4、6、8、11摩步師、2個武警機動師(武警38師、武警41師),總兵力愈28萬。
蘭州軍區防區為甘肅、青海、陜西、寧夏、新疆、西藏阿里五省一區。
空8師(轟炸機師)甘肅蘭州H6
空36師(轟炸機師)陜西寶雞H6
空37師(殲擊機師)烏魯木齊J7、J6
各主力集團軍資料如下:
第21集團軍
第21軍被榮編為甲類集團軍,被賦予鎮守大西北的重任,是駐守西北的主力軍團。??事件時,中國多數集團軍都有調動,而21軍卻原地待命,由此可見第21軍在大西北的重要地位。第21集團軍下有裝備直-九的直升機大隊和第4坦克師,所屬的三個步兵師——第61、62、63師中,第63師已換裝為機械化師,屬中央軍委重裝的全軍六個快速反應師之一。該軍現屬蘭州軍區,軍部駐陜西寶雞。
第47集團軍
第47軍被列為簡編集團軍,軍屬139、140、141三個步兵師和一個坦克師,第47集團軍屬蘭州軍區,軍部駐陜西臨潼。
|